“越接近就业季尾声,高校就业服务的作用越凸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杨万淑
正值就业季,各高校就业服务持续推进中。摸清毕业生求职困境,精准施策,对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1名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招聘岗位少是受访应届毕业生求职中的主要难题。受访应届生表示找工作过程中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最大,其次是家人。
没有完美的工作,要有所取舍
孟军是重庆大学法学院的硕士应届毕业生。今年三月,他签约一家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岗。因为专业对口,他非常满意。但他说,自己在求职过程中走了非常多的弯路。“最初不清楚想从事什么职业,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考公务员,也加入了考公大军。先后参加过很多省考、选调生考试,后来才发现自己更适合进企业。”
孟军总结,自身定位模糊、职业规划不清晰是他求职的最大难题,“我没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迷茫地随大流考公,浪费了很多时间。”
赵曼也是今年的硕士应届毕业生,就读于武汉一所一本院校。这两天,她正为接下来的两场面试做准备。赵曼感觉,很多行业面向文科生的招聘岗位不多,而且内容单一。“在学校举办的双选会上,来校的企业也大多青睐理工科专业”。
赵曼还说,因为对求职进程和就业行情了解不深,自己错失了一份工作机会。“去年秋招,我拿到了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入职通知,但考虑薪资及工作强度不够满意,直接拒绝了。眼下没有保底的企业,十分被动。”她感慨,没有完美的工作,要有所取舍,但当时不懂这些,也没人提醒自己。
接受本次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65.0%已有入职通知,35.0%还在找工作。男生(72.2%)较女生(58.8%)已有入职通知的比例高;各类院校中,一本院校(70.1%)的比例最高;学历上,硕士毕业生(88.2%)比例最高。
在求职遇到的问题上,63.2%的受访应届毕业生指出招聘岗位少,“僧多粥少”,55.1%的受访应届毕业生感慨实习实践经验不足,44.2%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表示难以找准自身职业定位,41.2%的受访应届毕业生感到求职技巧欠缺,表现欠佳,33.0%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表示与毕业论文准备有冲突。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讲师金秋萍表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由就业观念和就业技能带来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就业观上,毕业生的求稳心态更加明显,倾向国企央企等体制内就业,为专心应对考试,秋招时求职意愿弱、参与度低,这使落榜应届生错过春节前求职“黄金期”。此外,目前蓝领岗位招聘需求大,但很多大学生对制造业、服务业等蓝领岗位接受度不高。供需错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招聘难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在就业能力上,不少大学生存在实操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高校就业服务人员要做好政策宣导,为尚未就业学生开拓就业思路”
“我从去年秋招开始投简历,经历了很多面试,结果都不是很理想。父母一直支持我,告诉我即便没签到理想的岗位也没关系,慢慢来。” 赵曼表示,在求职过程中,父母是她的精神支柱,学校也给了很大帮助。“我们有一个毕业生微信群,辅导员时常分享校友提供的招聘信息,由学院对接,求职过程比较顺利。身边同学也会分享就业资讯,互相鼓励。”
黄皓月是广东药科大学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她很感谢自己为求职所做的准备。“在学习过程中我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重视找实习,提前接触社会,鞭策自己。求职过程中,明显感觉自己的适应能力更强一些。”黄皓月说,辅导员也找她了解就业情况,深入沟通职业规划,“我有几个学姐,还给我推荐工作机会,非常感谢她们。”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应届生感觉谁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最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家人,排在第三位的是学长学姐,之后依次是:导师、辅导员、自己。
孟军感慨,求职做决定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提供“走心”的建议,“我在秋招拿到第一份入职通知时,非常激动,但又担心万一选错了怎么办?辅导员提醒我,要考虑职位吸引我的是什么,自己想不想做,再结合专业看发展前景,很受用。”
“越接近就业季尾声,尚未就业的学生压力越大,高校就业服务的作用就越凸显。”金秋萍指出,作为稳就业工作中最接近学生的一环,高校就业服务人员应精准识别就业困难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她认为,高校就业服务人员要做好政策宣导,为尚未就业学生开拓就业思路、拓宽岗位选择。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应届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占83.3%,硕士毕业生占14.4%,博士毕业生占2.3%。一本院校的占54.0%,二本院校的占38.8%,高职院校的占7.2%。男生占45.7%,女生占54.3%。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孟军、赵曼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