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青调查 >> 独家调查 >> 正文

守住“乡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九成受访者认为能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发稿时间:2023-05-03 21:44:00 作者:杜园春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体验农耕文化,感受民俗礼仪,领悟历史记忆……“乡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同时,开发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不竭生命力。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守住“乡愁记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90.5%的受访者认为能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周宇涵是广州某高校研究生,他的研究方向是传统民居与乡土村落,去过全国多地乡村景点实地调研。他表示,乡村旅游想长远发展,首先要做好生态自然的保护,其次才是去利用好。“现在国家在推行‘美丽乡村’政策。只有把乡村生态搞好,才会更好地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在他看来,正是因为乡村所特有的文化,以及山水林田这些独特的地理格局,才能让游客每到一处不会感到是‘千村一面’。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因地制宜,发挥好其特色,让人们能体验不同的农耕生活。”

  作为乡村旅游项目规划的参与者,对于能否让更多人爱上乡村,周宇涵是很乐观的。他说,虽然从规划设计到落地实施的过程存在不确定性,但就像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穿汉服打卡拍照,追寻历史文化一样,在乡村旅游中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推广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到乡村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守住“乡愁记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90.5%的受访者认为会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琪延明确,乡村旅游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重视对于“乡愁”部分的保存。对于有价值的,应不惜一切代价保留下来。当然,对于没有价值的内容,也要忍痛割爱,不能勉强支撑。

  同时,他非常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要过度干预自然。在开发过程中,要遵循轻开发、软开发、巧开发、精开发。”他介绍,“轻开发”是指不过度地投入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软开发”是强调结合好当地的人文特点,注重软实力;“巧开发”讲究依势而建。“比如湖北的武当山,建筑都是依山而建,包括墙体建筑,没有对山进行一点改造。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发。”而“精开发”,是要做出精品。

  王琪延表示,国家这些年非常重视乡村旅游,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地方也会邀请专家到乡村进行产业宣讲,指导如何发展乡村旅游业。这些举措让当地人认识到,原来乡土气是能够产生价值的,但要可持续,他们需得提供货真价实的产品和服务。这些都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北京某高校哲学系的研究生邹越,特别喜欢到乡村旅游。他感觉乡村旅游让自己亲近自然,远离城市的紧张快节奏,身心都得到了放松。“我观察去过的这些地方,小孩子很多,玩得都很开心。这说明他们很喜欢这里,而且他们的父母也希望带孩子来乡村看看。这是很好的。”

  受访者中,00后占20.8%,90后占42.0%,80后占28.1%,70后占7.2%,60后占1.6%。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33.5%,二线城市的占39.8%,三四线城市的占20.1%,县城的占4.8%,乡村的占1.7%。

  (侯中杨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王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