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青调查 >> 独家调查 >> 正文

如有机会愿意参与汉语对外传播吗?超九成受访青年愿意

发稿时间:2023-04-19 23:41:00 作者:孙山 王品芝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王品芝

  实习生 孙丽萍 侯中杨

  2010年,联合国将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如今,越来越多国家将中文列入国民教育体系。随着汉语热的发展,也更加需要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

  在4月20日联合国中文日到来之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2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6%的受访青年认为汉语热下,对外汉语工作者的需求量会增加。92.7%的受访青年明确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参与汉语对外传播工作。

  受访青年中,00后占25.6%,95后占24.4%,90后占29.7%,85后占20.2%。

  

  汉语背后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今年22岁的杨燕妮,是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一名在读研究生。谈及未来职业规划,她十分希望能从事对外汉语传播方面的工作。“考取国际中文教师资格证书,如果条件允许,想参加孔子学院的志愿者选拔,成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

  杨燕妮介绍,本专业的一部分同学会在毕业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比如到国外的孔子学院做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日常教学,二是开展各类中华文化活动或参加孔子学院的课外活动。”

  杨燕妮认为,虽然教给外国人的是汉语,但背后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机会,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调查中,81.6%的受访青年认为汉语热会带来对外汉语工作者需求的增加。92.7%的受访青年明确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参与汉语对外传播工作。

  中国矿业大学英语专业的苏晓,曾前往国外支教,她特别希望能参与到传播中国文化的工作中。“最近我也在找机会,参加各个国家青年人之间的交流。我挺想知道在他们眼中,中文是怎样的。”苏晓希望与更多外国青年交流,了解他们对中文的看法,也想通过参加跨国义工支教项目,向更多外国人介绍中文。

  尼泊尔留学生乔希,正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他也非常愿意参与汉语的对外传播。“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不仅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汉语,还有助于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如果有机会,我希望通过自媒体平台,制作有趣的汉语学习视频,让更多人感受到学习汉语的乐趣。”

  此外,乔希还希望参与更多的线下讲座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提供教学帮助,“与团队成员合作举办讲座,也可以分享我们在汉语学习和传播方面的经验,共同为推广汉语作出贡献”。

  提升文明素养,塑造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目前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上,比如汉字、书法、汉服、茶道、传统节日等,还要更全面地展示中国。”杨燕妮觉得,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展,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的中国。“不仅有古代,还要有近代、现代,特别是当代的中国,比如我国的城市、科技、人民日常生活等,要让世界看到更加全面的中国形象。”

  苏晓认为,只有在理解双方文化底色和文化语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外传播交流。“如果只用我们的方式去讲述典故、故事,可能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分析,从事教学和相关产业的工作,是直接参与汉语的对外传播,但实际上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可以间接地做许多事。“首先,能够有汉语热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而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在建设富强国家。第二,对每个公民来说,提升文明素养,塑造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很重要。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更是一个文明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第三,在传播语言文化时,要培养包容和学习的心态。包容是说,任何语言文化的传播都是双向的,不要因为我们国家富裕了,就带有一种趾高气昂的态度,世界的魅力在于和而不同。包容的心态是体现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重要指标。然后还要有学习的态度,要通过交往看到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而不是让自信心膨胀起来以至于自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每个个体才能进步,国家才能进步”。

  赵杨认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能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建设富强国家,提升个人的文明素养,保持包容与学习的心态,就是在参与汉语对外传播了。

责任编辑:王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