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青调查 >> 独家调查 >> 正文

读书主题调查:受访者最爱看文学类、历史类书籍和网络小说

发稿时间:2023-04-22 16:35:00 作者:王志伟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伟

  实习生 王荣慧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不仅是增长知识、获取技能最好的方式,也是了解自我、认识社会的最佳途径。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001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文学类、历史类和网络小说是受访者最爱看的书籍。59.2%的受访者希望通过阅读锻炼思维,提高思辨能力。

  仅1.7%的受访者基本不读书

  在济南工作的00后丁鑫鑫最近在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网上有博主分享其中的句子,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因而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本书”。不过丁鑫鑫也坦言,平时自己更喜欢看网络小说,每年会读5-10本,“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经历,也让我对‘人生’两个字有了更多理解。”

  “我读的比较多的是散文和杂文,喜欢积累一些词句,会对工作有所启发。”90后陈小龙在长沙一家公司从事翻译工作,阅读是他学习知识、获取灵感的主要来源,“我会在豆瓣或者微博浏览新发布的读书榜单,从中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目阅读,一年大概会读15本书。”

  大家更爱看什么书?调查显示,文学类图书是受访者最爱看的类型,获选率为38.3%。其次是历史类,比例为38.0%,有37.0%的受访者喜欢读网络小说。其他还有:生活实用类(33.7%),自然科学类(27.9%),社会科学类(27.8%),经济管理类(27.0%),政治军事类(23.0%),外语学习类(18.7%),哲学类(17.6%),杂志报刊(15.2%),工具书(12.8%)。仅有1.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基本上不读书。

  

  相比于读电子书,陈小龙更偏爱读纸质书,“更有阅读的感觉”。他说,自己曾买过电子书阅读器,但最后闲置了。现在偶尔会在手机上阅读,但因为时常会收到消息,阅读过程很容易被打断。为了能安心阅读,周末时他会去附近的图书馆,把手机放在柜子里,远离琐事的干扰。

  就读于安徽某高校的研究生张梦是网络小说爱好者,“我从初中开始看网络小说,有十多年了,现在每年还会读几十本。”为了及时追更,张梦开通了读书网站的账号,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小说付费。

  数据显示,在阅读方式上,电子书阅读最受受访者青睐,获选率为72.5%,其次是网络在线阅读,比例为53.1%。纸质书阅读排在第三位,获选率为52.2%,其他还有:有声听书(30.9%),视频讲书(9.8%)。

  北京的90后“宝妈”李茜平时忙于工作和照顾孩子,很难有空闲时间读书,但她偶尔也会通过有声书的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今年《三体》电视剧很火,我觉得很有意思,但没时间看原著,就在网上找了有声书,闲的时候会打开听一听,现在第一部听了快一半了。”

  近六成受访者希望通过阅读锻炼思维,提高思辨能力

  张梦觉得现在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很多,如果缺少判断力很容易被别人牵着走,“读书能让我们在与别人共情的同时,也能保持一分冷静,更理性判断事情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不被情绪所裹挟。”

  “保持独立思考是一件很有必要也很有趣的事情。”丁鑫鑫表示,即使不是出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自己也会经常阅读。这样不仅能够积累表达和描写的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更好地审视生活。

  调查显示,59.2%的受访者希望通过阅读锻炼思维,提高思辨能力,56.7%的受访者希望能陶冶情操,培养心性,43.9%的受访者希望能认识社会,获得情感力量。其他还有:鉴古知今,增强对未来未知的把控力(43.6%),拓宽知识储备(41.2%),通过各类考试,提高技能(39.5%),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26.4%),提升审美和气质(25.0%)。

  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冲击,想要安心读一本书也变得不再容易,制订阅读计划也成了不少人的选择。数据显示,69.9%的受访者给自己制订了年度阅读计划。

  陈小龙今年计划拓展读书范围,“之前读得比较多的是杂文、散文和小说,今年想要读一些历史类的书籍,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在他看来,这样可以在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传统的同时,也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渊源,让自己在看待国际关系和历史问题时,能更加理性和全面。

责任编辑:王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