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暖闻 >> 正文

来吧,一起播绿

发稿时间:2021-03-23 11:15:0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来吧,一起播绿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在企业一线,植树种花可以美化环境,心生愉悦,开辟菜园可以自己动手,解闷解馋。更重要的是,花木环绕的氛围能聚拢人气,瓜果飘香的味道能慰藉人心。播种绿色,也是在播撒扎根一线的志向,也是在播撒爱岗爱厂的能量。

  树木成林,职工成才,企业成长,都需要耐心地灌溉,也将由时间来见证。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蒋菡 摄

  6年前,这里没有一株绿植;种树的第一年,没有一棵成活

  只要还在这里,就会继续把绿色播种

  魏园军 刘莉

  “刚来这里的时候,每天都有风沙,周围没有一株绿植。”刘莉说。

  2015年,刘莉来到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工程服务管理中心内蒙古项目部。这里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拐子湖南,距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温图高勒苏木政府所在地没多远。这里的10名石油人主要承担着银额盆地拐子湖区域巴丹吉林沙漠便道的维护、施工队伍的生活保障和车辆救援的任务。

  巴丹吉林沙漠被称为“世界沙漠珠峰”,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对石油人的挑战。除了工作的艰辛,恶劣的驻地环境也让项目部的员工吃尽了苦头。他们决定种树。

  往事历历在目。“在沙漠种树一定要有耐心。春天,沙漠里刚种上树苗,一场风沙过后,往往就看不到树苗了,不是被风沙刮断,就是被连根拔起,一年下来基本上没有几棵成活的。”刘莉说。

  2016年是项目部种树的第一个年头,一年下来,没有一棵树成活。

  他们没有放弃。

  2017年的春节刚过去没多久,刘莉和喻育辉去额济纳旗买来了50多棵红柳。原来,他们专门向当地的牧民请教了,在贫瘠的沙漠,也就只有红柳和胡杨存活的概率大一些。于是,他们在营地周围全部种上了红柳。

  一年下来,有五六棵树苗发出了新芽,项目部的员工纷纷来到树苗前合影留念。

  “虽然成活率还不到百分之十,但是,大家看到了希望。”刘莉说。

  去年,项目部的员工除了栽种50多棵红柳,还在营地周围撒下了苜蓿的种子,天天坚持浇灌,像呵护孩子一样。

  夏天的时候,员工们清理基地周围垃圾时,突然发现一片星星点点的新芽从沙地里冒了出来,苜蓿发芽了!

  没多久,又一个惊喜不期而遇——苜蓿地里居然长出一棵西瓜秧来。

  大家天天去照看它,生怕夭折。每当有施工队伍经过,大家总会兴致勃勃地带领他们去看看小西瓜。

  现在,项目部周围的这片绿色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

  为了给出入沙漠的员工提供指引,他们还在沙漠便道17公里处种植了一片苜蓿丛。护路的石油人每次经过这里的时候总会浇上一盆水,这片苜蓿丛在巴丹吉林沙漠显得格外醒目,当地的牧民遇到“植绿”的石油人也会给他们竖起大拇指。

  “我们这里唯一的水源距离沙漠便道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为了这一抹绿意,我们付出了很多。”项目部经理岳奎明说。

  岳奎明提出想在今年再种50棵树苗,项目部的员工全部举手通过。用他们的话来说,他们不知道要在巴丹吉林沙漠待多久,但是,只要还在这里,他们就会继续把绿色播种。

  本想收获一缕春风 却得到了整个春天

  刘笃仁 吕梦婕

  “大蒜不能多浇水呀,容易得大蒜锈病。莴笋栽得有点密了,可以间间苗,不然就都长成豆芽菜了。”3月20日,节气到了春分,开始规划“同心菜园”新一季的光景时,闫向丽提醒小姐妹。

  闫向丽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新乡供电段焦作变电所的工长。到过这里的人都说,院子西北角那个“同心菜园”,真好!

  菜园约有三分地,整体呈正方形。砖铺的四条小路交叉成米字,将菜园分割成八块。闫向丽介绍道:段里提出“家文化”理念,要求一所一景。本所5名职工全是女同志,这“一景”该如何打造,五姐妹绞尽脑汁,热烈讨论,一致认为最实用最接地气的方案,是把这块菜地打理成精品菜园,造型必须新颖别致。先后提出的方案有米字型、田字格、S型小路等,最终通过举手表决,敲定“米字型”方案,并命名为“同心菜园”,寓意五姐妹同心协力把变电所的事儿干好,同时体现米字型高铁建设蓝图。

  菜园能有今天的模样,每个职工都出了点子尽了力,所以每个人对菜园都像对孩子一样亲。

  从进变电所接了班,要待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因地制宜建个小菜园,可以让大家有个看绿色的去处,有个解闷的场所。没想到,小菜园产生了“蝴蝶效应”——它把职工更好地凝聚起来,增强了大家的归属感。

  菜园带来的,不仅是绿色的时令菜蔬,更有健康的生活态度以及积极的工作状态。上班早到一会儿,到菜地里看看菜苗又长高了多少,带着好心情开始值班。下班到菜园转转,带着满满的精气神回家。

  从菜园收益最大的要数辛茹星。“我在城里长大,不知道种菜这么难!以为把菜籽撒到土里浇浇水就等吃菜了,不知道还得间苗、捉虫、松土、搭架子。”她说,“班组数我最小,什么都不会。姐姐们教我学业务,也教我种菜。我看着种子出土,小苗长高,爬架子,开花,结果。自己种的菜,特别好吃,尤其是和姐姐们一切吃,特别幸福!”

  种菜让辛茹星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干什么,都要认真,只要认真了,就没有干不好的。“以前我看见供电图纸就怕,怕自己学不会。现在,虽然我的业务技能暂时比不上姐姐们,但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学会。”

  本想收获一缕春风,却得到了整个春天。这几年,焦作变电所先后荣获局精品班组、先进班组,段三八红旗集体、段先进集体等称号。闫向丽则获得段十佳优秀工班长、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为大漠添绿

  3月10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北缘,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工程服务中心电力班组员工在整理办公楼前的小菜园,大家一起修整菜园支架和杂物,进行菜地翻垦,为后续种植蔬菜做好准备,同时进一步美化工作环境,为大漠添绿。谭辉 摄

  15年前,这里是大片荒漠;如今,这里绿树成林、瓜果飘香

  沙漠里建起“绿色农庄”

  田宏远

  3月11日傍晚,火红的夕阳映红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沙漠北缘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油气处理部“开心农庄”,一片繁忙的春播景象。

  正值晚饭后的休闲时间,忙碌了一天的石油人变身“农夫”,有的翻地,有的播种,有的浇水,有的施肥。农庄里,原来的盐碱地已被改良成肥沃松软的土壤,在初春的暖阳下,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农庄里的土地被划分成一块块,按班组进行承包。

  “10多年前,这里是大片荒漠,一年四季风沙弥漫,连草都不长。”今年39岁的采油三厂油气处理部党支部书记董刚,是建厂之初来到这里的,掐指算来,已在戈壁上工作了15年。

  他回忆说,当年,戈壁上星星点点地长着一些梭梭草、野枸杞等耐旱植物,矿区周边只有零星的胡杨和红柳,哪里敢想有果树和蔬菜。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职工产生焦虑、抑郁和思乡的情绪,影响工作和生活。

  董刚带领员工开始在大漠中拓荒。他们选择了耐旱的沙枣树,种在从厂区到三号联合站的路上。可是第一年种下后,因为戈壁上沙土盐碱含量高,冬天天气极冷,小树很难成活,第二年全部死掉了。

  伤心之余,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从土质、苗木生长特性、养护等方面,一一排查种植失败的原因。

  第二年早春二月,农庄里又开始了新一季的忙碌。大家首先对沙土进行改造,用水一遍遍地浸泡,将地下深层的盐碱析出来,再对地表土进行更换。小树苗种下后,“农夫”们浇水、施肥、松土,精心呵护。冬天天气寒冷,细心的石油汉子们用棉袄把树干包起来,根部周围盖上草甸子保温。

  第三个年头,农庄里终于长出了新绿。一排排沙枣树像列队的小战士,顶着绿绿的芽孢,守卫在道路两边。清晨或者傍晚,常有情侣在树下漫步,枣树为媒,大漠作证,成就美好姻缘。后来,大家干脆就把这条大道命名为“情侣大道”,把沙枣林称作“爱情林”。

  如今的采油三厂矿区,不仅有沙枣树,还有核桃树、榆树、桃树、杏树、李树、苹果树以及柳树、大白杨、梧桐等30多个品种的果树、观赏树,共计1.5万多平方米,培育草坪6万多平方米,种植月季、金银花、菊花等数万株。

  除了果树、花卉,员工们还在戈壁上种植蔬菜和瓜果,开辟青年林、立志苑,鼓励刚走出校园来到西部的新员工认领绿地,把绿色戈壁与自己扎根大漠、献身石油事业、建设绿色油田的理想相结合,投身绿企创建。

  2020年,采油三厂油气处理部首批荣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绿色基层单位,成为大漠戈壁绿企创建的典范。

  现在,每天吃过晚饭,到“开心农庄”义务劳动已经成为员工们的习惯。夕阳的余晖为果园撒上了一层金色,“农夫”们流连在花间绿地,忘了身在戈壁深处。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