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科技 >>  正文

多领域机器人同台炫技,2024年北京科技周聚焦哪些新质生产力

发稿时间:2024-05-27 15:2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尹希宁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后,来自北京市海淀区四年级的学生李炜轩终于穿上防护服,有机会尝试应急管理领域的沉浸式增强感知体验平台。

  5月25日-6月1日,2024年北京科技周举行,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活动周期间集中展现北京在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成果。

  “地震的时候真有点儿怕,因为如果人在房子里没及时逃出去的话,可能就会被掉下来的东西砸到。”李炜轩走下平台后告诉记者,十余分钟的体验中,他了解了地震、台风、洪水等灾害标志中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也通过喷气、喷水等仿真模拟感受到了灾害的威力,“体验完之后就知道以后该怎么样去应对了”。

  今年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期间,石景山区首钢园11号馆设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科普互动体验、联合展区五大展区,展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成果,同时展示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互动展项。

  其中,在医药健康展区,多项科技成果反映出北京作为全国医药健康创新源头的领先地位。

  “它相当于医生的‘透视眼’。”北京唯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田威站在Taikon·太空影像治疗设备&介入手术机器人前介绍。他与团队了解到,不少医生需要在X射线区域完成高强度工作,穿着二三十斤重的装备做精细手术,“一个小时左右医生全身就湿透了”。

  而展区内展出的影像治疗设备和介入手术机器人的联动能够解决上述医生工作的痛点,通过大数据采集和智能仿生学习,模拟安贞医院顶级专家术中手法,通过隔室操作完成亚毫米级导管、导丝、球囊以及支架置入,并通过智能感知了解血管弹性和组织硬度,同时使医生免除X射线危害。这是首个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绿色通道的国产介入手术机器人。

  实际上,大设备、机器人只是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缩影。2018年至今,北京市连续印发两轮医药健康行动计划,共同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挥引擎作用。2023年,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坚持从推动生物技术占先、发挥临床资源溢出效应、创新产业生态、新冠科研攻关等方面持续发力,创新成果数量保持全国领先,新增获批上市创新药10个、国家创新医疗器械30个;市级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风险投资达到每年200亿元,加速形成“原创+智造”高端产业集群。

  在智能制造主题展区,一款加速进化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有的孩子还走近机器人,希望和它握手互动。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款面向开发者的加速进化人形机器人不用额外挂上链子作支撑,已经实现了稳定地全向行走,而且机器人的腰部、髋部都可以360°自由转动,其全身上下23个“关节”能够提供稳定的运动能力。

  当前,北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高精尖产业和新质生产力,而在面向大众的创新科普赛道,北京不断推出丰富多元的科学实验展演比赛、科普讲解大赛以及科学剧等展演,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责任编辑:白珂嘉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