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成都9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以“智能打造新优势,创新释放新动能”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今天上午在成都开幕。大会由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公路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西南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卢春房、张喜刚担任大会主席。
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是关注大型桥隧工程发展与技术创新的重要交流平台,自2012年首届召开以来,始终紧跟国家战略和重大桥隧工程,推动体系创新和技术进步。
9月24日,第十一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简称IBTC)在成都开幕。主办方供图
当前,我国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总规模居世界前列。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主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说,桥隧工程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我国桥隧技术总体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我国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尤其是在极端复杂环境下的重大桥隧工程建设,面临着很多新的技术挑战和关键问题,需要广大桥隧工作者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推动桥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大会主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张喜刚、田红旗,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何满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同军、新加坡陆路运输管理局Lim Chia Yong Johnny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分享了桥隧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科技观点和发展战略趋势。
9月24日下午,大会聚焦艰险山区桥隧工程建设、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运维、隧道(洞)与地下工程建设运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海底隧道等五个主题举行论坛,70余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多地工程建设案例、创新技术和管理经验。
9月25日,大会还将举办“复杂环境桥隧工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战略研讨会,针对严酷环境下路桥工程安全建造与长寿命保障、极端环境长大隧道与深埋地下工程建设和服役安全两大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现场参会人数达千人,线上观看人次达10万。大会还组织了多条工程考察路线,包括成都地铁与地下空间工程、都江堰-汶川高速公路及汶川地震纪念馆、西南交通大学多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成都-雅安-泸定-康定沿线重大代表性工程及川藏公路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