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科技 >>  正文

评论:如何加快"互联网+教育"改革创新步伐

发稿时间:2017-07-05 08:45:19 来源: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在“互联网+”浪潮席卷教育界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受到冲击与挑战。面对汹涌来袭的“互联网+教育”浪潮,深入洞悉当今时代“互联网+教育”内核,审时度势,务实研究,打造教育新生态,让互联网与教育行业深度融合,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让“互联网+教育”真正“辐射”到每一位学生,成为现代教育人的新使命。

  打破传统教育壁垒 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现如今,新的互联网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学习教育空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优秀教师紧缺的教育资源配置与学生个性化的受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无疑加厚了学生求学、教师授课的“围墙”。“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为国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资源外教师资不足、地域移动的不便作出了积极的改善。一方面,互联网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功能和价值,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壁垒,使人们可以通过多视角与多种选择方式学习各学科的知识,能够有效拓宽知识来源与获取途径,惠及数以万计的求知者;另一方面,因时间、区域、师资导致的教育鸿沟被逐一填平,优质的教师、教学资源得以共享,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融合各们学科知识,从而打造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

  “互联网+教育”又是一把双刃剑。伴随着“互联网+教育”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教育”更像是一场独角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弊端彰显。一方面,“互联网+教育”缺乏后续服务、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学习体验感较差……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互联网+教育”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教育的作用。在传统课堂上,学校不仅传授知识,还培养独立思考、体能训练、人际交往等一系列综合素质,这些并非现在的“互联网+教育”所能取代的。

  另一方面,“互联网+教育”也是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互联网+教育”是教育模式与服务模式的创新,依靠单一的传统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信息时代的需求,教育行业只有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变革与创新,不断融入富有时代气息新的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顺应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深耕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在盒子鱼创始人、CEO黎小说看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们从出生、成长到终身学习,教育经历百年的延续,不断提升着人们的学习效率与知识广度,使人们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发生着改变。然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不仅关注如何更快更好地吸取各方面知识,而且还更加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如以传统教育搭乘“互联网+”的平台,必然会大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

  在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大胆借用“互联网+”的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在黎小说眼中,教育,不仅是“教”,更是“育”,迄今为止,移动互联网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由初始的单机版、触摸版,到云计算版、语音交互、AR交互……呈现的内容被不断重塑。“互联网+教育”仍然面临着想象力与技术的挑战,不断创造更新更加高效的教育产品,让学习者具备充足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具备灵活开放的心智模式,加快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同样是当前深耕教育的关键。

  就全国教育而言,各个省份、地区的教育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其根本原因是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共享。家长为提高学习成绩报各种补习班、请家教、购置学区房等,目的只为考上重点学校。但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机制,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无缝对接,这样的教育模式就能够逐步缩小差距,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条件。

  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但教育的本质亘古不变,无论处于哪个历史阶段,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互联网+教育”都应该是关注心灵的、关注内容的、关注精神的。作为“互联网+教育”研发部门,应增加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教育,育人为宗旨,以促进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为目标,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互联网+教育”要把最好的资源、优秀的老师,以最低的价格放在网上,使优质教育得到最大化,更加体现教育公平。(陈梦瑶)

责任编辑:千帆科技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