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科研,快乐更能激发潜能

发稿时间:2016-05-06 07:25:28 来源: 人民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要想保持对科研的热情,有必要把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提升到审美境界,带着快乐的心情研究

  在受到关注前,刘静带领团队在鲜为人知的液态金属领域已潜心研究10余年,没有鲜花和掌声。或许有人认为在这段漫长的苦旅中,团队成员可能备受煎熬、内心很苦闷。但刘静他们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沉浸在液态金属世界里,既充实又快乐。

  科学研究要用到繁复的推理、严谨的演算,日复一日地与瓶瓶罐罐打交道,还不见得能出成果。在许多人眼中,这实在不是一门好差事。但刘静的回答提醒我们:抛开所谓的成就得失,科学研究或许可以很快乐。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其魅力在于透过事物表面的纷繁杂乱,与天地对话,探知、思考、发现宇宙万物演进的规律。迷人的未知,既是科学研究的难点,也是兴奋点。寻求真理、解决问题本身就是极富挑战的一件事。它给人带来的愉悦,源于看到科学世界的美妙、设想得到印证的满足感,在于漫漫求索中终见光明的缤纷和绚烂。正如刘静所说,研究液态金属特性,犹如在世间寻到桃花源,令人充满喜悦。

  从这点看,相比外在、感官层面的快乐,科学研究享受的是内在、思维上的,在探求、了解自然方面取得突破的永恒的快乐。一些高层次的科学发现,其带来的审美快乐足以与最伟大的艺术创作相媲美。

  回到原点,科学研究之所以应当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还在于它本来就源自人们内心对世界的好奇。兴趣是研究的动力,是“我要知道”,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目的。因为发自内心的好奇,愿意把所思所想与别人分享,科学研究就不再是压力,而是对自身情感、心性的满足。

  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因其在量子力学研究上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而被称为理论物理的圣地。研究者认为,物理学家之所以做出创造性工作,与其保持好奇心、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从事研究密切相关。他们的很多讨论是在家庭的非正式聚会、散步中完成的。研究者可以在图书馆打乒乓球,甚至躺在桌子上讨论。这种做法一如古希腊雅典学园自由发问,激发了研究者的科学热情和潜能。

  因此,好的研究可能不是外在激励出来的,它们可能就是源于生活中有趣的启发,开始于一次“脑洞大开”的头脑风暴,甚至是好玩的游戏。在这类研究中,可能归结到底并不是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或许正因为如此,刘静团队得以在漫长的近乎默默无闻的研究历程中,撇开一时的世俗名利,徜徉在液态金属的海洋中,获得科研的充实和快乐。这种态度,是科学研究的返璞归真,与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倡导的做法异曲同工。

  从内心生发的研究快乐,根源上是对知识、真理的主观审美渴求。当前我国科研投入持续增长,条件设备也正日渐改善,青年研究者应大有作为。刘静团队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想保持对科研的热情,有必要把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提升到审美境界,从而带着快乐的心情研究,保持初心——这样才有望做出改写人类科技发展史的工作。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06日 18 版)

原标题:科研,快乐更能激发潜能
责任编辑:hn_新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