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通讯:期待你的勃勃新脉动——献给中国“大洋一号”功勋科考船和中国大洋人

发稿时间:2016-04-27 21:39:15 来源: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新华社“大洋一号”船4月27日电 通讯:期待你的勃勃新脉动——献给“大洋一号”功勋科考船和中国大洋人

  新华社记者杨维汉

  终于,和“大洋一号”科考船道别的时刻来临。中国大洋科考第3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务结束。27日清晨,“大洋一号”缓缓驶入毛里求斯路易港码头,银色的舷梯慢慢放下。

  我走下舷梯回望你,依依惜别,不知道今后能否再见。机工们正用长杆沾着白色油漆擦涂船体,为下个航段的起航做着准备。通体洁白的“大洋一号”更显动人。

  在从西南印度洋工作区返航途中,眼前回放在船上两个月的日日夜夜,百感交集。摸一摸船尾橙红色的A型架,架上的大滑轮静静竖立;看一看船中间白色的主桅杆,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敲一敲船头的青色铜钟,钟声清脆悦耳飘向远方……

  虽然第三航段经历了抢修设备、海况不佳等困难,但全船人员拼尽全力,“跑”出一座海山、“寻”到两个热液异常区,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曾有消息传来,“大洋一号”要改装。“好好给它拍拍照吧,改装以后,船的外观、格局很多就都变了,”船员的一句话,让随船报道的我,心中不免掠过一丝惆怅。

  靠港,起航,又靠港,再起航……船的岁月,就在这轮回中缓缓流淌。

  船如人,终有一老。32年的船龄,“大洋一号”的确是老船。但你的名字就意味着“NO.1”,你是中国深海资源勘察的主力舰,是中国远洋深海科学考察的标杆船、功勋船。

  1984年,你出生在基辅船厂,原名“地质学家彼得·安德罗波夫号”。1994年7月,中国船员从俄罗斯把你接到广州珠江口。临行那天,俄罗斯船员蹲在地上、跪在走廊,最后精心擦拭,把住舱、走廊、甲板打扫得一尘不染,如同精心打扮准备出嫁的姑娘。

  1995年,首次改装后的你,用“大洋一号”这个名字踏上新征程。2002年,第二次改装后的你,意气风发。2003年,我曾在青岛码头送你出海远航,那时的你,朝气蓬勃冲向未知深蓝……

  功勋是如何荣立的?

  20年,弹指一挥间。你在排山倒海的惊涛骇浪中穿行,在温暖平静的洋面上行驶,观大洋风云变幻,看海鸟儿翱翔聚散。白日里,海天苍茫一线;夜晚中,月淡星河满空。

  狂风吹过你的船头,暴雨洗刷过你的甲板,风浪摇摆过你的船体,但都无法动摇你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你见证了多少喜悦与欢腾——海底抓斗成功抓取“黑烟囱”,首次发现超慢扩张洋中脊中的热液活动区;中深钻在西南印度洋获取中国首例深海多金属硫化物岩芯;发现一个个海底热液异常区,找到一座座海底矿藏……

  你体会了多少激情与豪迈——完成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历时300天,航程4万多海里,实现了中国人“进军三大洋”的夙愿;环非洲航行,进红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入大西洋,开辟亚欧新航线;6名特战队员护航防海盗,独闯亚丁湾,完成了首次跨越欧亚航运长廊的航行……

  你习惯了潮起潮落、生生不息——老船员挥挥手,声音哽咽难说再见,新船员住进舱室房间,等待起航;老调查队员走下舷梯眼含热泪,新队员站上甲板上憧憬远方。

  老船长在驾驶室留下坚实足迹,如今年轻的船长徐巍巍看气象图、观察海况、制定航线,把稳航行方向。

  你陪伴多少科学家探寻到大洋的奥秘,发现海底的宝藏,你和多少调查队员一起度过了难忘的青春岁月,又有多少船员为了呵护你,无私奉献。

  近6年,平均每年海上工作220多天,每年航行3.37万海里,累计航行22万海里。航次安排之密,航行里程之长,大洋科考历史纪录不断刷新。

  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增设临时党委、成立专门精干技术团队维护设备……你摸索出一条中国大洋科考的自主之路,树立起大洋科考的管理标杆,很多科考新船身上都能找到你的影子。

  “大洋一号”——你的名字镌刻在中国大洋科考事业的丰碑上。

  主力舰是怎样炼成的?

  你是一条承载着中国大洋精神的航船,是多少人的情感寄托,又怎么能用金钱衡量?远隔重洋的网络婚礼,新郎新娘只能在电脑前发出结婚誓言;一封印度洋上写就的求婚告白,只能相隔万里表达衷肠;妻子说,嫁给“大洋一号”船员,就是嫁给了“大洋一号”船。

  科学家、船队员,他们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同样要面对父母生病住院、妻子怀孕生产、子女升学就业等各种忧心的难事,甚至强忍着“子欲孝而亲不在”的内心煎熬。

  但船员们说:“在渔船、商船上工作,我们是普通船员,现在我们是‘大洋一号’的船员,代表着国家形象,肩负着民族使命。”

  调查队员们讲:“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大洋一号’船,身上就有一股劲。”

  科学家们的共识:“在三大洋的国际海底区域这几口‘大锅’里,要为国家、为子孙后代争取权益。”

  同舟共济。在“大洋一号”上工作过的人以此为傲。

  正如在“大洋一号”上多年的航次临时党委书记、船政委张宝明所言:“‘大洋一号’的科考是探索之旅、和平之旅。这个特殊的团队熔铸了团队之魂——‘自强、探索、奉献、和平’的大洋精神。尽管海区变换、人员更替,但团队之魂没变,而且在一次次的航行中不断深化,发扬光大。”

  “大洋一号”——你承载着大洋人之魂,业已成为中国大洋科考的精神家园。

  你的确是一条老船,风风雨雨、困难重重,坎坎坷坷、艰难险阻。

  纵然,工程师们可以计算出船的寿命,技术人员可以推断出是否应当改造,科研工作者可以列出数据与同类型船对比优劣,但是没有人能量化“大洋一号”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海洋事业的贡献有多大,它多年积淀下来的精神气质有多强!

  洁白的船体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走下舷梯回望你,依依惜别,不知道今后能否再见。

  希望这条老船能再焕发青春。渴望“大洋一号”能有改装之日,拥有一颗跳动的年轻的心,续写自己的传奇。

  如果终有老去的那一天,老得再也无力搏击风浪,那就让它有尊严地老去。让它成为一座移动的海上科考博物馆,默默向后人倾诉青壮年的沧桑与顽强、中国大洋人的精神与荣光……

  “大洋一号”,我想再次与你相逢,听你主机隆隆的轰鸣声,感受你那勃勃的新脉动。

  敬礼!勇往直前的“大洋一号”功勋科考船!

  敬礼!不畏艰险的中国大洋人!

原标题:通讯:期待你的勃勃新脉动——献给中国“大洋一号”功勋科考船和中国大洋人
责任编辑:hn_新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