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
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
来了这样一群客人
他们是北京中学中学生
平均年龄14岁
带着对知识的渴望
以及对检察工作的好奇与憧憬
他们来到了这里
在检察干警带领下
他们参观了检察院院史馆
为了让同学们近距离
接触和了解检察工作
第七检察部为同学们安排了
一场“沉浸式”模拟检察听证
同学们穿上制服
扮演不同的角色
什么是检察听证?
检察听证是指检察机关对符合条件的案件,组织召开听证会,就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案件处理等问题听取听证员和其他参加人意见的案件审查活动。
犯罪嫌疑人李寻作为医学领域知名专家,被判刑后无法再从事科学研究,希望司法机关从轻处理。
李寻酒后滋事还打伤两名残疾人,应当承担法律后果接受刑罚处罚……
(本案为虚拟案例)
听证会上现场,他们一问一答
有条不紊 逻辑清晰 有理有据
在对案情高度还原再度审视
与深度厘清的同时
也通过摆事实、讲证据
梳理法条的方式陈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亮点
亮点一:角色扮演
从“检察官”到“案件相关人员”
再到“听证员”
均由北京中学学生扮演
亮点二:开放式考题
检察官“出题”
学生“进行作答”
对犯罪嫌疑人李寻的处理
有的人认为可以从宽处理
有的人认为李寻必须被从严惩处
面对这个开放式题目
同学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亮点三:零交流
为了获得更真实的体验
同学们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
与其他角色“零交流”
完全沉浸在各自扮演的角色中
不断思考、打磨自己的
结论及依据
模拟检察听证结束后
大家来到检察官研修中心
开展座谈交流
本次听证会的“总出题人”
向与会嘉宾、师生们介绍了
“出题思路”
全国优秀公诉人、第七检察部主任练虹怡
举办本次模拟听证会初衷是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种虚拟案例,感受司法办案的“法理情”,学会思考什么是“法律的温度”:既要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要考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也要了解“法理情的统一”。
同学们通过查阅案例、翻找法条,不仅感受到了案例想要引导大家思考的问题,还找到了书本上没有的司法实践“彩蛋”,如缓刑的适用、重大立功的标准等。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保持对法律的研究热情,在书本和实践中不断感受司法的温度与法治的精神。
在活动现场
记者还看到了这样一张卡片
它就是“青春法治环游入场券”
据悉
为了让同学们对本次模拟检察听证
有更深刻的感触
该院特意设计了
“卡片留言”环节
大家可以在“青春法治环游入场券”后
写下本次活动的感悟
以及想对检察官说的话
检察官是个很严肃,很庄重的职业,今天体验后,我感受到了检察听证的责任,谢谢你们为法护航。
初次认识检察官这个职业是在电影《第二十条》中,当时就觉得这个职业好酷,所以今天扮演“检察官”算是圆了我的一个小梦。
检察官哥哥姐姐们考虑得好周到啊!正直中不失温度,这就是检察的意义。
活动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
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同学们不舍地表示
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
和检察官一起学习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ID:JCRB_ZYW)
作者/视频制作:朱书慧
通讯员:孙莉婷 李淑敏
图片:沈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