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的现象,再次受到关注。
据《半月谈》消息,“近年来特别是近3年,纸质书借阅数据呈断崖式下降趋势,部分学校降至最高峰时的一半甚至1/3。”
浙江某高校图书馆馆长介绍,10年前生均年借阅有7册,现在3册不到。东北某高校图书借阅量2019年为24万多册,2022年仅为8万册。
一项针对2万余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纸质图书阅读方面,有8.21%的学生全年没有阅读过一本纸质图书,全年阅读为1~5本的占60.26%,只有不到1/3的学生年阅读在5本以上。
爱读书的大学生少了?
部分受访专家和大学生表示,大学生纸质书阅读偏少的原因包括课业负担重、网络吸引力更大、数字化阅读增多等。
另据中国之声消息,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崔雁发现,在电子阅读方面,无论是电子图书还是电子期刊,使用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近些年高校发布的图书馆数据中,也有高校提到了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变化。
还有部分网友表示,图书馆吸引力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高校图书馆该怎么办?
面对阅读方式的变化,图书馆该欣然接受借阅量减少的现实吗?
1月15日,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凡儒刘凡儒介绍:
“吸引学生来不仅仅是靠阅读,我们现在也在做体验式、沉浸式的空间建设。像我们刚刚做了一个影音视听空间,还有一个书咖吧,也有各种小型的研学空间,配合我们引进的数字资源、配合推广,我们做一些沉浸式的阅读、做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2024年,我们可能还要做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品鉴会、读书会,或者做一些学生沉浸式的体验,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纸扇、拓印技术等等,和博物馆、外部的文化机构等相关部门合作,做各种融合式的尝试,把学生吸引进来。”
16日,@人民日报评论 表示,一所图书馆,就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围绕促进阅读建设更智慧、更人性化的服务系统,一定能吸引更多人前来驻足研读,让阅读点亮人生,让书香浸润社会。
中青评论发文称,大学时代恐怕是读书心思最纯粹的时期了,对于不珍重阅读机会的大学生,高校应加强教育,引导他们爱上阅读。当然也要看到,造成图书馆借阅量“不好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电子书、学术电子数据库的普及等等。对此,大学图书馆要积极转变职能,方便学生的使用。
你怎么看?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陈茜)来源:《半月谈》、中国之声、人民日报评论、中青评论、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