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教育 >>  正文

专家探讨:智能媒体时代,新闻学科、人文社会学科怎么办

发稿时间:2023-11-29 13:0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王烨捷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由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数字中国·全球沟通”复旦论坛(2023)上,有关智能时代人文社会学科、新闻学科怎么办的话题,引起了专家们的热议。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教授认为,研究者们既要探索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也要基于此摹刻中国经验,打造中国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全媒体理论与技术社会化方向负责人孙少晶教授说,智能传播技术时代新闻传播学研究呼唤新的理论想象力,以及对经典理论和范式工具的反思能力,“这要求研究者能够持续从现实语境和多元学科获取理论养分,让理论有效联接与解释复杂社会与传播变化”。

  图为与会专家合影。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供图。

  国际传播方向负责人汤景泰教授指出,人文社会科学在智能传播时代面临着紧迫的“阐释挑战”,“国际传播研究应当深入洞察受众,探索人机协同生产及国际传播效能评估的实践前景”。

  计算与智能传播方向负责人周葆华教授认为,面对智能传播时代机器地位的提升、数据壁垒与流通挑战、文理融合能力的挑战,新闻传播学应当超越人类传播模式开展理论创新,并拓展更多元的学界—业界联合教育实践体系。

  论坛还分别以全媒体理论与技术社会化、国际传播、计算与智能传播、媒体融合与现代传播体系为主题设置了四个平行主题论坛。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澎湃新闻、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财经、界面财联社等学界和业界专家分享观点。

  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是复旦大学校级实体科研机构,是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新引擎。自成立以来,该研究院牵头申报“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共建“复旦大学—人民日报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媒体研究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复旦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等科研协作平台。研究院下在不同领域内取得一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数字中国·全球沟通”复旦论坛是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精心打造的高端学术论坛和科研交流平台。

原标题:专家探讨:智能媒体时代,新闻学科、人文社会学科怎么办
责任编辑:白珂嘉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