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上海海洋大学30余名师生在校内的明湖合力拉起470米的渔网,“围捕”各种鱼类1300余斤,共享丰收喜悦。
据悉,这是该校自2008年搬迁至临港新片区以来首次在校园水系内进行的大规模捕捞。包括鲢鱼、鳙鱼、青鱼、黑鱼、鳜鱼等在内的近20种“战利品”,在第一时间送往食堂,由大厨做成鱼头豆腐汤、红烧鱼块、剁椒鱼头、手打鱼圆、本帮熏鱼等“全鱼宴”,免费供师生们大快朵颐。
一批河鱼被打捞上岸。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作为以水产为优势的’双一流’大学,我们希望通过师生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厚植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情怀,让更多人认识劳动、认识食物安全的重要性,为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说。
据悉,师生们从凌晨4点下渔网,到上午11点左右拉起渔网,历时7个小时,一头85斤、体长一米二、与临港新片区同龄的鳙鱼成为“头鱼”。
视频提供/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王丽卿在捕鱼过程中,向学生们现场“说法”。她介绍,校园水系里以鳙鱼、鲢鱼为主,它们生长速度快,可滤食浮游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定期捕捞可以降低水里的氮磷水平,有利于生态平衡。合理使用渔法对于改善鱼种结构、稳定水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对构建生态链也具有积极意义”。
同学们一起助力把鱼拖上岸。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据悉,上海海洋大学今年创新性开展“网箱养殖”特色劳动教育,自今年5月初启动网箱养殖以来,志愿者接力棒已经交到了第三批志愿者的手中。经过前两批志愿者的“服务”,网箱里的小鱼苗已渐渐长大。虽然离“养成”还有一段时间,但学生们的收获满满。“网箱养殖”特色劳育活动共吸引了10个学院126名非水产养殖专业的志愿者参与体验。一共有8个网箱,分别养殖鲈鱼、罗非鱼、团头鲂、草鱼、鳜鱼、珍珠蚌、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8种水产品。由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专业教授指导、相关专业学生协助、各学院志愿团队喂养并记录,共同完成首批养殖工作。记者注意到,上海海洋大学的劳动教育主打一个“实”字。除特色养鱼以外,学生还参与普通的日常校园清洁、开展劳模讲座、在劳动中“认识草木”等形式,更有“耕读”实践教育、“串绳成网”渔网编织,临港水体生态环境保护等特色劳动教育内容,尤其注重系统化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在校园落地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