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教育 >>  正文

南京发布国内首个特殊需要学生课程“评估工具”

发稿时间:2023-05-23 17:3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李超 曹伟 中国青年网

  (视频拍摄剪辑:曹伟)

  曹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超

  工作多年以来,南京市浦口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芮代琴留意到一种现象:在课堂当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上课自己忙自己的,甚至出现一些不适合的行为扰乱课堂,有的老师会说“我给了他教学任务,他自己不完成,或者说他做完了,他又去忙别的东西”。

  芮代琴认为,这其实是老师不了解学生。面对同样的任务,如果这个孩子学习能力超强,让他感觉到“吃不饱”;如果这个孩子能力特别弱,可能会感觉“吃不下”。而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其他的情绪行为问题,而对老师安排的活动内容“不适应”。

  5月22日,《普通学校特殊需要学生课程评估工具》(以下简称《评估工具》)发布暨“精准评估 赋能融合教育内涵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举行。该《评估工具》的发布,有效解决了芮代琴们的工作困惑。据了解,此次发布的《评估工具》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

  《评估工具》(1—6年级)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分为课程评估手册和课程评估材料两部分,适用于普通小学中随班就读学生以及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解决他们“吃不下”“吃不饱”和“不适应”的问题。

  据介绍,这套评估工具是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通力合作,选拔南京市普校、特校学科骨干教师组建研究团队,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王辉教授的全程指导下,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个别化教育理念,历时6年研制而成。这也是在全国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回应随班就读学校亟待解决的课程与教学调整问题而做的行动探索,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

  “这项成果具有三方面的标本意义:一是首次依据普通学校国家课程标准,参照现行教材,以学生为本,系统研制的适合融合教育中特需孩子的课程评估工具,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二是这项成果某种意义上表征着融合教育课程评价从经验走向科学的实践标志;三是这是‘校地融合发展’在特殊教育事业的又一重要双赢成果,也是高校科研机构与一线合作双赢的成果。既实现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推动了教学实践的理论化和专业化,为地方融合教育实践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队伍。”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戴兴海在致辞中表示。

  “通过这个工具评估以后,我们很容易就能了解到孩子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在哪个起点上,以及接下来的学习生长点在哪里。”作为《评估工具》编写团队成员的芮代琴说,在评估过程当中,我们也能发现孩子的学习优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是以听觉学习为主的,有的孩子是以视觉学习为主的,“通过评估了解了以后,你就能找到适合孩子的一种学习方法。”

  据了解,从2021年开始,该评估工具在南京市12个区融合教育实验学校逐步应用,并成为江苏省融合教育教师上岗培训必修课程。目前在江苏、广东、湖南、北京、浙江、内蒙古、甘肃等全国的多个省份得到推广应用。

原标题:南京发布国内首个特殊需要学生课程“评估工具”
责任编辑:张毅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