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教育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我们的获得感】“我们现在的学校可好了”

发稿时间:2017-10-11 08:28:00 来源: 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网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改善农村薄弱校办学条件、解决随迁子女就读、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等议题与民生紧密相连,成为百姓感受更好教育的窗口。本版特撷取三个侧面,讲述更好的教育带给人民的获得感。

  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留守儿童的聚集地,也是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薄弱环节。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要求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其中,特别要求寄宿制学校消除“大通铺”现象、建设食品加工加热设施、设置淋浴设施,实现“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椅,吃饭有食堂,睡觉都有一张床”。

  2016年11月初,记者来到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时,气温低至零下7摄氏度,但抓喜秀龙乡代乾教学点却暖意融融。一套锅炉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教室、宿舍和办公室。从土砖木房泥泞地到宿舍操场计算机,在代乾工作了27年的教师张拉毛东智对这里的变化深有感触。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渔洞小学学生在学校学习。新华社发

  张拉毛东智初到代乾时,这里还没有通电,照明全靠一个月限供两斤的煤油。冬天要取暖,师生就一起去捡牛粪。最艰难的时候,张拉毛东智一个人既要当全科教师还要做厨师和后勤,最多时把五六个孩子带回家住。

  2014年,代乾教学点恢复寄宿制,建设了标准宿舍,硬化了校园及运动场地,配备了各类教学设施设备。张拉毛东智说:“现在比过去好太多了,政府给专门配备了厨师做饭。一年级学汉语、藏语,三年级学英语。”据了解,代乾教学点开足了计算机、音乐在内的所有规定课程。

  11岁住校生才旦卓玛的家离学校只有几分钟的路程,被问及为何住校时,她说:“这里暖和、吃得好,还有同学玩。”校长秦抓喜介绍,硬件设施的改善让家长更放心地把孩子放在学校。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说:“硬件改善达标以后,农村寄宿制学校很好地解决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尤其对于贫困生而言,学校的条件比家里还好,家长也能放心地出外挣钱。”

  白银市会宁县是红军会师的革命老区,也是有着重教传统的地区。这里同样全面改善办学条件,让孩子安心上学。

  会宁县丁家沟乡中心小学是前年迁到乡政府附近的,橘红色的三层教学楼立于高高的原上,引人注目。新校舍不光建有锅炉房、厕所等配套工程,还配备了电子平板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和科学实验室。校长田鹏说:“周边村子的家长都把孩子送来了,在校生人数翻了一番。”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骆峪九年制学校三年级学生李欣在吃营养餐。 新华社发

  五年级的魏博每次往返家校都要爷爷骑着电动车接送。寄宿之后,按照统一作息时间,魏博平时6:50起床,晚上8:30睡觉,下午放学到睡觉前可以在儿童中心看动画、下棋,或去操场上参加体育运动。

  生活、后勤人员紧缺,一线教师负担过重一直是制约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瓶颈。丁家沟中心小学采取专业教师转岗的方法予以解决。该校生活老师杨丽丽说,今年开学后她与另一名老师从主科教学中退出,专职负责学生生活和思想品德。她说:“学校通过国培、省培的项目对我们进行培训,为孩子做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

  随迁娃上学不用愁了

  在福建厦门务工的陕西安康人黄进最近有件喜事,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黄滔滔转来厦门上学了。来厦门打工8年,他一直期待着把孩子接出来。“学习上爷爷奶奶舍不得督促,再说,孩子没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也是孤单的。”

  今年4月,他参加了“i厦门惠民平台”的实名注册。6月底名单公示,7月初,招收小学名单出炉后,他进行了志愿填报。按照“积分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黄滔滔如愿进入了一所公办小学。“虽然不是最理想的学校,但怎么也比老家的学校好多了,很满意。”黄进说。

  截至2017年,已有近20万外来娃在厦门接受义务教育,超过本地生源数量。而在江苏南京,一场提升随迁子女教育质量的行动正在进行。

  来自河南的张泽雨在南京打工10年了。2012年,张泽雨的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囿于“外地人”的身份,只能去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但学校并不能让我们放心。”张泽雨说,学校里不仅老师换个不停,甚至还会突然停课、提前放寒暑假,娃娃没人管。

  2014年,南京市关闭了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800多名在校学生全部由玄武区樱花小学负责接管。“孩子现在上的这个樱花小学,教师素质和教学设备都特别好,老师还会定期家访。”张泽雨说,学校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儿子变得越来越开朗,一回家就说个不停,全是学校里的事儿。“将来,孩子还能上公办初高中,俺娃往后不用愁了!”

  据南京市教育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随迁子女有9.06万人,占全市所有学生的17.3%,其中小学生7.04万人,初中生2.02万人。在所有外来工子女学生中,约有8.93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占比达98.6%。

  满满的获得感背后是政策的持续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问题明确了“两为主”政策,即“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主旨是“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决定,从2016年起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打破原先农村、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分别设计的模式,实现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据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统计,2015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达1367.1万,比2011年增加了8.42%,占城市在校生比例达30.3%,其中小学阶段有1013.56万人,占城市在校生33.01%;初中阶段有353.54万人,占城市在校生24.53%。2015年,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为84.4%。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2017年要继续扩大教育公平受益面,加快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平等考试录取机会”。

  “现在国家有各种政策,孩子带在身边既安心,学习环境又好,我要点个赞!”黄进乐呵呵地说。

  教育均衡保障就近入学

  王清元今年上初二,就读于北京二中分校,回想小升初的那段日子,王清元的妈妈赵俐觉得自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原来为小升初的事情紧张兮兮的,各种家长论坛和小道消息都有。”赵俐说,“现在大家都跟着报奥数班、学特长,感觉所有人都裹挟在里头,但其实现在东城区教育资源整体已经相对均衡,能选到优质初中最好。如果选到一般校,我们心理也比较平衡。”

  为了上学离家不太远,王清元没有参加第一轮全市派位。在第二轮的全区派位和第三轮的学区派位中,他都将二中分校作为第一志愿,同时他还报了一七一中、汇文中学、五中分校等。“一方面,教育集团、联盟的存在使得一般校实力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优质校名额分配均衡后,一般校有升入优质高中的预期。”赵俐说。

  赵俐有信心,源于孩子的小学经历。王清元小学就读于史家教育集团的一个分校,从师资、课程、活动等方面,分校与总校都已经实现了深度互动融合。“给孩子搭建一个氛围和谐、注重素质、全面发展的平台是最为重要的,名气之外,最根本的融合是育人理念和课程师资的融合,这点我很满意。”

  家长能满意,也是政策设计的结果。2016年,北京市教委宣布,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和市级统筹计划名额的50%实现分配到校。这意味着,不在竞争水平高的初中,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优质高中,学业压力的减缓更能激励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截至2016年年底,北京市东城区新建了33对深度联盟学校、4个教育集团;而西城区通过新增和调整,使教育集团总数达到17个。成都已组建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名校集团115个,成员学校191所,覆盖46万学生。杭州市六个老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75%。一系列教育管理创新,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好政策还将陆续出台。教育部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北京在内的19个副省级以上重点大城市,2017年要实现100%的小学、95%的初中划片就近入学。随后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中,“加强教育资源市级统筹”首次写进了文件,“北京市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在城六区新增一批优质学校,并在城近郊区、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密集地区新建一批优质学校。”

  数读这五年

  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16年,全国幼儿园达到24万所,比2012年增加了5.9万所,增长32.6%;全国在园幼儿4413.9万人,比2012年增加728.1万人,增长19.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五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70%基本普及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2016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3万所,在校生1.4亿人。小学17.8万所,在校生9913万人;初中5.2万所,在校生4329.4万人。小学净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4%,超过或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2016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80所,比2012年增加90所,其中普通高校2596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373.8万人,增长11.2%,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40%目标。

  (数据来源:教育部)

  微评五年

  网友“诗祝”是一位退休山村老师,他感慨道:“曾经,孩子们上学要顺着山间小路爬到半山腰。如今,孩子们搬进了崭新的教学楼,校车把大家直接送进了学校。学校的课程设置日渐多元,琅琅的读书声中透出的是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求学梦。”

  网友“故乡的云”点赞学前教育:“宝宝顺利进入了小区的公办幼儿园,走路十几分钟就能到的小学即将投入使用,作为一名外地进京务工人员,深刻感受着京城远郊区义务教育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外地孩子入园难、入学难日渐解决,期待教育改革继续推进,为我们这些外地务工人员提供更多便利。”

  网友“淡漠枫林”感受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没有人才支撑,我国的各个领域怎么会发展这么迅速?中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令人欣喜。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着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早日将中国建成高等教育世界强国。”

  网友“缘劫无锋”讲述着教育扶贫带给家乡的变化:“‘教育均等化’不仅是响亮的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各界帮助下,家乡不少贫困学子彻底改变了命运。未来,他们将成为国家教育的重要力量,来反哺家乡和爱心人士的付出。”

原标题:【砥砺奋进的五年·我们的获得感】“我们现在的学校可好了”
责任编辑:宋继祥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