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高考“史上最严”仍需改革招生培养制度

发稿时间:2016-06-23 15:48:00 来源: 人民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这几天,各地考生陆续拿到自己的高考成绩了。因去年11月份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将考试作弊入了刑,今年的高考也被称为“史上最严”高考。而据媒体报道,山东、湖北等地为了杜绝在校生参与组织作弊、代考等违法犯罪活动,更是有针对性地规定“原则性不允许高校学生请假”;广州将启用“人脸识别+指纹验证”;北京各考点则将配备金属探测器和光谱探测器,等等。

  “史上最严”高考,一方面是对作弊者的威慑,而另一方面则饱含着公众对高考公平的期待。近年来,接连爆发的高考作弊案,不但严重损害高考的权威与公信力,也伤害基本的社会公平。但是,作弊入刑、人防加技防的高考防患举措,能否真正消除高考作弊,还有待观察。治理我国考试,加大作弊的查处力度是一方面,还需要推进高考招生和大学培养制度改革。目前的招生和大学培养制度,给作弊者很大的收益空间。

  不妨举例。一名考生,平时成绩很差,在高考考场上正常发挥,很难上线。如果作弊成功,“考出”一个不错的分数,大学将按照这一分数,无条件录取;这名学生被大学录取之后,由于我国大学普遍实行“宽出”培养管理模式,不出意外,他可以很顺利地拿到大学毕业文凭,再用这一张文凭去找工作。这是作弊所获得的“收益”。而其如果作弊失败,其付出的代价只是被禁考1年或者3年——虽然作弊已经入刑,但是,入刑的作弊行为主要指组织考试作弊,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代替考试,而一般的携带纸条、偷看他人试卷、接受他人发来的答案等,则属于行政处罚的范畴。而禁考的处罚,对于本来就无望考出理想分数的学生来说,几乎不是什么处罚。即便作弊被记入诚信档案,如果当事者没有机会去考公务员、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也不会把诚信档案当一回事。

  这就需要检讨我国的高考录取制度和大学培养制度了。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是按考生的一次高考分数从高到低结合志愿录取,哪怕学生的平时成绩很差,可高考这次考试考出很高的分数,教育考试部门在投档、学校在录取时,也必须认可,考试的功能是资格考,而非评价考。正是这种录取制度,让很多人在高考考试技巧上做文章,包括各高中学校流行“押题”,并把押准多少高考题作为教师水平的标志。而这在国外的考试和大学的录取中,是不允许,甚至被作为丑闻的。

  去年,国外雅思和SSAT考试机构曾取消我国内地部分高分考生的考试成绩,原因是这些学生存在押题、套题,考出与自己水平不相符的高分情况。国外考试最重要的功能是评价,考试机构十分在意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如果考试不能评价出学生的真实水平,那这样考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就会遭到质疑。同样,大学在录取时,只把统一考试成绩作为一方面评价指标,除此,还要看学生的中学学业成绩和大学面试考察成绩,一名只有统一考试分数可观,而中学学业成绩平平,大学面试考察不佳的学生,就可能被大学拒录。在国外考试和录取制度之下,学生作弊的“收益”将大大降低,就是作弊考出高分,逃过了考试机构的审查,也很难凭这一分数被大学录取。

  国外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让作弊者望而却步,一名学生被国外大学录取,并不意味着能顺利拿到这所大学的毕业文凭,欧美的大学,有极高的淘汰率,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侥幸拿到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无法完成学业,达到这所学校的培养要求,结局会是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就退学。近年来,媒体接连报道,中国留学生被国外大学退学,其中就有相当数量是因为学业达不到要求。我国大学则不然,被大学录取,就几乎等于拿到大学毕业证书,不但难以让通过作弊进入大学者显出原形,而且,也使很多学生考进大学之后,就“混日子”。

  将高考变为评价考,把高考成绩作为大学录取的一方面依据;在大学入学后,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过程淘汰,实行“严出”培养要求,这会大大减少高考作弊的收益,进而纯净高考的环境,才能让我国的国考,摆脱作弊阴云的笼罩。

原标题:高考“史上最严”仍需改革招生培养制度
责任编辑:金歌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