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大家】一生守望 余松烈:惟愿春风拂麦浪

发稿时间:2016-04-27 14:21:50 来源: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余松烈

余松烈获得学士学位时留影。

时年90岁的余松烈在泰安岱岳区马庄大寺村考察小麦高产田。

  90岁那年,余松烈已经步履蹒跚,不过当他走到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攻关田旁,精神立马抖擞起来,脸上浮现着兴奋的神色。

  他行走在松软的麦垅间,摩挲着沉甸甸的麦穗,不放过任何一株小麦的长势。看着子粒饱满的麦穗,放眼丰收在望的麦田,他认真叮嘱身边人:“今年秋播,可要早一点。”

  从那一年起,生命中的最后6年,这位中国现代小麦栽培学的奠基人把仅存的精力留给了麦田,直到病倒在医院。

  他一生牵挂麦田。他研究创立的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理论,多次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惠及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山西等地累积3亿多亩麦田,增产小麦260多亿斤。

  如今,他看不到又一季麦子的成熟了。

  2016年4月20日12时20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余松烈在山东泰安逝世,享年96岁。

  继承他小麦事业的学生们赶来了,他们放下手中的试验,向这位恩师致敬;接受过他点拨、运用前沿技术获得高产的农民代表赶来了,他们手捧麦穗,流下眷恋的泪水:“余老,您的目标达成了,您就放心走吧!”

  最牵挂那片高产田

  他与麦田打了67年交道。哪怕是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最放不下的依旧是那片麦田。

  站在麦垅上的他,与67年前并无两样。

  麦穗在他眼中仿佛不只是麦穗,而是活生生的生命。它们低垂的脑袋,在余松烈看来,像是诉说,像是娓娓而谈,也如同致敬。所以人们都说,来到地头的他,永远都是笑着的。

  “他一直很关注小麦的生长情况,他年龄大了走不动以后,就让我替他到麦田去观察,然后回来向他汇报”。他的学生、小麦专家董庆裕教授回忆说。

  人们清楚地记得,2010年6月1日,已经90岁高龄的余松烈照例来到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小麦宽幅播种高产攻关田。每年的6月初,赶到鲁中地区小麦即将成熟的时候,他总要实地考察一番。

  这天上午,余松烈特别高兴,似乎忘记了炎热和劳累。看到丰收在望的小麦高产攻关田,他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说:“小麦宽幅播种是在改良精播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适时早播。”

  他还嘱咐身边的科技人员说:“今年秋播,还是希望适时早一点,7日、8日播种为宜,争取达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人们劝他早点儿回家休息,他执意不肯。后来,他的女儿说,那次余松烈回去之后就累病了,一躺就是十几天。

  然而,这一趟现场考察,余松烈没有白来。他的技术指导,大家都一一记在心里,落实到了行动上。是年秋播,高产攻关田有了很大改进,那都是完全按照他的叮嘱下种的。

  “余老这一招,也真神。那年秋天小麦出苗齐,长势好,分蘖早。”一位农民说。一直跟随余松烈进行攻关实验的董庆裕及时跟他进行了汇报,余松烈又和科研人员提出了冬前“深耘断根”、后期“一喷三防”等跟踪管理方案。

  年龄对他而言,从来不是问题。

  他总是这样,一门心思探索小麦高产的秘密。他对待小麦,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看不到就打听,看到了才放心。

  2011年6月1日,余松烈再次来到岱岳区马庄大寺村的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攻关田,听取测产情况汇报,实地查看小麦后期长势情况。

  当听说测产的理论产量达到820公斤时,余松烈高兴地说:“今年小麦长势好,如果近期没有大风大雨,不倒伏,有希望创造新的高产纪录。”

  然而老天却给他开了个玩笑。这年的20亩高产攻关田,在收获后期受到干热风等因素影响,实际产量未能突破800公斤,给满怀希望的余松烈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2012年春天,余松烈身体明显虚弱了,他已经有预感,也许,自己看不到小麦亩产800公斤目标实现的那一天了。那年3月30日,余松烈拿起过去通常记录小麦数据的笔,颤颤微微地给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书记赵延兵和研究生处处长、小麦专家王振林写信,还把他们叫到面前,嘱咐他们继续搞好亩产800公斤高产田创建工作。

  2013年3月,山东省农业厅负责同志到泰山疗养院看望余松烈,祝贺他92岁诞辰。余松烈没有把自己的生日当回事,却郑重地提出组织全省力量试验宽幅精播栽培技术、实现小麦亩产800公斤目标的事情。

  2014年春天,余松烈住在疗养院,饮食靠鼻饲,行动靠轮椅,神智有时不清。但他一旦清醒,就吵着让助手安排下地看麦子,兴奋地睡不好觉。因此,女儿余亚勉常常嘱咐去探望他的学生及朋友们,尽量少提小麦。

  或许是老天也不再忍心看到这位老人的梦想一次次落空。2014年6月,小麦收获的季节,农业部组织的7位专家来到了烟台招远市辛庄镇马连沟村,在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十亩攻关田里,对由余松烈担任技术顾问的攻关试验田进行实打验收。经过紧张的收割、脱粒、晒干等严格程序,实验结果出来了:3.14亩验收田平均亩产达817公斤!这块高产麦田,虽然不是余松烈亲自指导管理的,但是采用的栽培管理技术,正是余松烈晚年创新的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为了这个结果,余松烈研究总结、规划设计和热切盼望了多少日日月月!从此,余松烈终于在精神上得到了彻底安慰。

原标题:【大家】一生守望 余松烈:惟愿春风拂麦浪
责任编辑:hn_新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