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保江委员:要为中国经济发展装上自己的“发动机”
发稿时间:2025-03-04 17:38:00 作者:赵丽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经济增速关乎民生福祉最根本的基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得让老百姓口袋里有东西。”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保江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今年我国经济增速目标如何设置以及实施怎样的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是他参加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再次奔赴“春之约”的韩保江将12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挂在心头。韩保江谈到,经济增速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要考虑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这些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摆在眼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经济增速目标对于稳预期具有重要作用。韩保江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这也体现在中国经济增速上。2024年,中国经济站上“新台阶”,经济增速达到5%,这样的增长水平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这些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持在30%左右,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2025年预期经济增速目标既关乎中国老百姓的信心,也关乎着世界对中国经济的期待。
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还关乎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韩保江谈到,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一个“硬指标”便是,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也是今年设置经济增速目标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今年,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外部环境变乱交织,内部困难挑战增多,中国经济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砥砺前行?韩保江谈到,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大国经济基本盘没有变。面对冲击,中国需要通过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培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尤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供给侧到需求侧,为中国经济发展装上自己的“发动机”,是中国经济能不能长期行稳致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