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奔跑的“天工”机器人再添新本领 北京平原新城建设赋能创新青年

发稿时间:2025-02-26 21:1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上坡,走过草地、石子地、沙地,在跑步机上匀速奔跑,这只是“天工”人形机器人的阶段性成果。

  2月24日,记者在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见到了奔跑的“天工”。该中心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北京市近期出台的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亦庄重点建设新质生产力典范区、高端产业综合新城,坚持高端产业立区、科技创新驱动,坚持以经济技术开发为主线,坚持“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持续走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列。

  2月24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工”人形机器人摆动手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工作人员李怡彭透露,上周,“天工”在技术上完成重要突破,成为全球首个攀登超过百级台阶的人形机器人。

  “它能够实时调整步态,非常平稳地登上去。”李怡彭说,目前,“天工”的最高跑步时速达到每小时12公里,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不远处,搭载多能具身智能体“开物”的机器人根据工作人员的指令,将左手抓起的苹果递给了右手。李怡彭说,目前,创新中心不局限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而是将研发方向延展至具身智能全产业链,并且通过开源开放、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方式,不断突破具身智能产业的底层共性技术,让行业不必“重复造轮子”,为产业链赋能。

  2月24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搭载多能具身智能体“开物”的机器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这片平原新城不光孕育了能自如奔跑的机器人,还孕育了驶向星辰大海的商业航天。

  北京经开区企业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箭航天”)是国内唯一自主掌握设计、制造、测试、发射全链条的商业火箭企业,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为32岁。2023年7月,蓝箭航天朱雀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款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2024年,蓝箭航天已完成百米级及10公里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垂直起降回收验证(VTVL)试验。

  该公司副总裁张静茹介绍,近期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共同成立“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总体集成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中挑起大梁的大多是30岁出头的年轻人。

  “对企业而言,搭建人才培养梯队,给年轻人发展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张静茹说,亦庄在人才落户、租房等方面给予保障,公司也持续为青年研发人员营造开放的环境,让研发人员在这片沃土上担大任。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亦庄形成了以百名顶尖、杰出人才,千名行业领军人才,万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人才雁阵。集聚亦庄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00家,专精特新企业突破90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155家,在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列第一。

  未来,亦庄还将加速构建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加快北京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新药智造”产业集聚区建设,高水平建设国内领先的“空天街区”,持续为平原新城提供新质生产力。

责任编辑:张毅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