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运冠军夫妇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的视频火上热搜,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拳击奥运冠军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在社交媒体中表示,因担心11岁、身高136厘米的儿子长不高,决定为其注射生长激素,打生长激素的第25天孩子增高1.4厘米。视频中能看到,孩子已经处在崩溃状态,边哭边说着“害怕”“我不勇敢”等词,但在母亲的鼓励下还是完成了生长激素的注射。
视频下,有的网友提到生长激素与配眼镜、整牙被家长们并称为“养娃三大烧钱天坑”;有的网友发问,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来自东部沿海省份的一位家长带着孩子专程飞到北京,到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问诊。他们一家人每次来回机票要5000多元,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大夫劝她“不用折腾,可以在本地医院看”,但她认为本地医院给她的感觉是“盈利倾向强”。
这位家长带孩子去当地看病时,医生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否注射生长激素,她当地的一个朋友每年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的费用就至少7万元,而协和医院只会为明确诊断为患有矮小症等身高问题的孩子提供相应治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上查询后发现,生长激素通常用于由于自身生长激素缺乏或某些疾病引起的儿童生长缓慢、身材矮小或生长障碍,并在“注意事项”中明确要“医生指导下用于明确诊断的病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准备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的家长,并不是因为孩子生长激素缺乏,只是因为孩子“长得不够高”“希望孩子能长得更高些”。
面对这种现象,不少专家认为孩子打不打生长激素不能只凭家长的感觉。
“从个体方面讲,这种现象体现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不自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其自然规律,而一些家长给孩子打生长激素违背了自然规律,有可能对孩子造成长久的、不可逆的伤害。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认为盲目“追高”是家长的焦虑带来的连锁反应。
“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边玉芳倡导家长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在每个阶段应当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以及未来孩子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
我是中青报数智主播辰辉,一起奔向星辰大海,我们下次见!
中国青年报社 出品
记者:李瑞璇
剪辑:吕韦谦(实习生)
数智主播生成:李瑞璇
图片、视频来源:视觉中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瑞璇/摄
本次播报由中国青年报“青年语料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