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专线”上的菜农面孔
发稿时间:2024-12-31 15:07:00 作者:刘嵩 赵丹丹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刘嵩 摄影
赵丹丹 写文
2024年,“背篓专线”成为重庆绕不开的年度关键词。它不仅是老人们的生计之路,也是城市包容性的体现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鲜活实践。
每天清晨6点多,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会从石船镇开往市区的各个站点,在第一班发往市区的地铁上,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乘客:他们有的背着竹篾编织成的背篓,有的用一根扁担挑着竹篓,里面无一不装满了新鲜的当季蔬菜瓜果。这些菜农果农们多是六、七十岁的当地村民,他们每天都从石船渝北区石船镇的各个角落准时赶到地铁站,乘坐第一班车,从石船驶进重庆中心城区。
在石船镇,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菜,种得多了,吃不完,镇上也卖不出去。“背篓专线”的开通,可以说实实在在方便了他们的生活。乘坐地铁可以换乘到达中心城市各个农贸市场,不用一直挑着重担;蔬菜在城里售价也更高,卖得还快,有时候卖完还能再赶回家吃午饭;特地设置的“背篓车厢”也不用担心背篓挡住了普通乘客的路。同时,因为6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乘坐地铁,一来一回,就能省下10多元交通费。
2024岁终年末之时,也是“背篓专线”开通运营2周年半之际,摄影师记录下那些搭乘重庆“背篓专线”进城卖菜的菜农面孔。
辜大爷(69岁)
他说以前要卖菜只能在石船镇上卖,4号线通了之后,他经常坐“背篓专线”进城卖菜,有时候卖得快还能赶回家吃午饭,这样的日子他很满足。
游贤书(73岁)
每周六他都会乘坐“背篓专线”到防空洞背篓菜市场卖菜,他说一年下来卖菜能收入大概一万多块,今年他准备买一辆“三轮车”,从家到地铁站更方便。
余志建(67岁)
今年橙子在石船镇当地的收购价只有几毛钱,到城里则可以卖到两、三元一斤,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他总是会背着背篓乘坐4号线去城里卖菜。
刘胜芳(71岁)
她每天4点多出门,然后再乘坐邻居的三轮车到桐梓林站。每趟地铁她也几乎是冲得最快的那一批。跑得快,是要保证自己能够精准坐上下一趟换乘的列车,有些摆摊点也需要早点去抢位置。
田大爷(78岁)和唐婆婆(74岁)
两人育有3个孩子,最小的孙辈也已经上大学了,孩子们每月都会给老两口生活费,但两人还是闲不住,时常搭档进城卖菜。
樊登数(73岁)
她家离地铁站比较远,每天4点多就背起背篓出门步行到地铁站乘车,健谈的她还说起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到她家买菜,有时候她也会和丈夫一起进城摆摊卖菜。
赵桂兰(56岁)和女儿杨清清(9岁)
每到周末节假日,杨清清都会跟着妈妈赵桂兰一起进城卖菜。赵桂兰的眼睛不太好,家庭条件困难,好在有国家补贴和村委会帮助,平时卖菜的钱足以支撑日常生活开销。
游贤明(70岁)
他的两个儿子都想把他接到身边“享福”,但他还是觉得自己卖菜挣点零花钱的日子更安逸和自在。临近年关,他计划用今年卖菜赚的钱,置办些猪肉和鸡鸭年货。
徐朝兰(72岁)
她经常是前几名到站的老人之一。
周照西(85岁)
他是石船镇进城卖菜的菜农们中年龄较长的一位,儿女们都劝他别出去卖菜了,但他却坚持自己“能把握住”,不仅身子骨还很结实,种菜卖菜更是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