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浙江:“千万工程”已从改变人居环境上升到建设“精神家园”的新阶段

发稿时间:2024-12-02 17:22: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12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文慧 记者 陈卓 蒋雨彤)“浙江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越4万元大关,连续39年居全国省区首位,今年前三季度34539元,增长6.0%。”在今天召开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说。

  去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浙江省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着力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11月27日,《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部关于“千万工程”的专项法规。

  王通林介绍,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截至目前,浙江已培育省级名优产品300个、“土特产”品牌190多个,建成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106条、产值2780亿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113个、农业产业强镇43个,全省“土特产”从业人员规模463万人、平均收入4.93万元。

  在推动青年入乡发展方面,浙江率先将农业农村人才纳入省级人才支持计划,目前全省已累计培养“浙农英才”300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4600人、农创客8.1万人、现代化“新农人”27.5万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俞慧敏说。当前,“千万工程”已经到了新的阶段,从改变人居环境到建设“精神家园”。

  浙江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从全省宣传文化系统、相关机关、高校等选派1570余名优秀文化人才,赴乡镇(街道)、结对村(社区)开展乡村基层文化建设。制度实施半年来,全省文化特派员已牵头组织开展4000余场次的理论学习宣讲活动,累计举办1万余场次各类活动。

  除传播思想、展现风貌、文化遗产保护、基层治理外,文化特派员还充分发挥了文化建设的辐射效应,促进群众物质精神共奔“富”。在台州市温岭市大溪镇方山村,文化特派员通过拍摄推介视频、打造沉浸演出等方式,推动“方山夜市”人流量增长,村民营业收入从去年的160余万增至330余万元。

  俞慧敏表示,下一步,浙江要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建设,带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并进一步抓好文化特派员服务管理。推动1570余个文化项目落地落实,让群众看见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12月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文慧/摄

责任编辑: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