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想的宜居社区是什么样的?早上,在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散步、晒太阳;中午,去社区食堂享用一顿实惠可口的午餐;晚餐后,还可以在家楼下的市民健身中心与家人或邻居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赛、篮球赛;若不慎扭伤,还能步行去不远处的社区卫生中心,配些膏药,做个中医理疗……对许多上海人来说,这一切,均可以在以家为圆心、15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的“圈”中完成。
10年前,上海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着力在市民慢行15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内,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休闲及就业创业等基本服务功能,提升各类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服务便利性,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0年后,在上海各大社区,这样的“圈”越来越多,且功能日益完善、内涵更加丰富,努力让市民的幸福“近在咫尺”。
10月23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我们的人民城市”专题采访,记者来到点缀在社区各处的口袋公园、“生活盒子”、社区卫生中心、市民健身中心……用脚步丈量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给市民生活带来的美好。
早上九点半,徐汇区天平街道,59岁的郑丽与女儿牵着宠物狗从家散步5分钟来到位于永嘉路309号的嘉澜庭口袋公园,这里已十分热闹——有同样带宠物狗来撒欢的爱宠人士、坐在广场上晒太阳唠嗑的老年人、骑行路过的、在口袋咖啡馆买早餐的年轻人,还有在公共座椅上稍作休憩的外国游客,大家既共享着这片公共空间,同时也能找到自得其乐的方式。
嘉澜庭口袋公园
嘉澜庭口袋公园
嘉澜庭口袋公园紧邻慎成里,空间上呈四四方方的回字形,周边是一圈公共座椅,中间是开放式的旱地喷泉广场,广场南侧还设置一处隐秘又不失便利的“口袋咖啡”,市民游客可以在此驻足停留,享受阳光与闲暇交谈,周边学校的学生及家长也可在此游玩休憩或等候。
嘉澜庭口袋公园
记者了解到,这处口袋公园原本是一处居住条件简陋的二级旧里,房屋置换程序启动完成后,街道经过实地征求意见,由慎成里居民、设计师、政府共同协商和决策改建方案,最终将其打造成风貌区难得的公共开放空间。自2020年开放以来,备受周边居民喜爱。
嘉澜庭口袋公园原貌 资料图片
今年81岁的顾燮增家住慎成里,据她回忆,在嘉澜庭口袋公园建成之前,家附近几乎没有类似的公共空间,最近的襄阳公园要走上近二十分钟,让腿脚不便的她总是望而却步。“现在下楼走两分钟就到公园了,每天晒晒太阳,跟邻居朋友聊聊天,很开心的。”顾燮增说。
除了公共空间,家门口完备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样是衡量生活幸福感的关键要素。上午十点,走进天平街道嘉澜片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草药香扑面而来。这里是上海市首批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有1个中医治疗室、5张中医特色治疗床位、上百种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同时还引进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魏氏伤科疗法”。每到周三,非遗传承人——瑞金医院副主任医师胡大佑都会来此坐诊,居民只需花普通的挂号费,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专家提供的优质服务。
社区居民在嘉澜片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做中医理疗
在中医治疗床位上,记者遇到了正在使用红外线灸灯治疗手掌腱鞘炎的居民刘玉华,她今年82岁,手部经常疼痛,不好拿握东西。去三甲医院诊疗吃药效用不大后,最终选择来社区医院进行中医理疗。刘玉华说,医保统筹后,每次20分钟的治疗只需自费十几元,效果还不错,最关键是离家近,不用预约,随到随看,十分便利。
社区居民在嘉澜片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做中医理疗
午餐时分,记者来到位于天平路137号的新里·137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社区食堂的窗口前排队选餐的市民队伍拐了好几个弯,用餐区更是座无虚席,十分火爆。据社区食堂经理何平介绍,食堂全部采用现做现卖的方式,菜品多达80余种,每周菜品都不一样,每天的基础菜品也在不断更新。针对社区的老年群体以及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食堂还给予了8.1折至9折不等的优惠。69岁的市民孙鸿银和六个小姐妹点了一桌菜,加起来折后总共不足200元,“特别实惠,比饭店便宜,味道还好,以后聚餐就来这里。”孙鸿银说。
市民在新里·137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食堂聚餐
市民在新里·137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食堂用餐
午餐时分,新里·137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食堂大排长龙,人气旺盛
除了社区食堂,这个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生活盒子”还能为市民提供许多家门口便捷高效的服务。比如,一楼的“晚晴关爱”区,不少老年人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使用按摩健身仪器;便民服务小站也颇受欢迎,市民剪发、修补等日常需求当天就能轻松解决;走上二楼,“新里大书房”充满书卷气,崭新的公共桌椅,1800余册图书,映衬着窗外的梧桐树影,给市民营造浪漫惬意的阅读工作氛围。同时,这里还设有充满童趣的梧童喜阅“低幼阅读区”、组织生活室、汇治理议事厅、全岗通接待台、解忧杂货铺、红蕴书记工作室、物业服务等,为天平街道“15分钟党群服务圈”提供了新的支撑。
“新里大书房”
梧童喜阅“低幼阅读区”
“新里大书房”
下午两点,走进徐汇区康健街道康健体育公园,蓬勃的活力气息扑面而来,跑步、打羽毛球、打篮球、打八段锦的市民在各自场馆中酣畅淋漓,就连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也有不少老年居民正在经过适老化改造的健身器械前努力“撸铁”。
不少老年居民正在经过适老化改造的健身器械前努力“撸铁”
康健体育公园里充满健身运动的市民
康健体育公园建成于2004年,是上海市首家社区体育场,经过三期改造升级后,如今化身拥有智慧健身跑道、足球场、智慧篮球场、室外智慧健身苑点、乒羽馆、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康健苑(残障人士健身房)、市民健身驿站(中青年健身房)、儿童游乐区、体育文化收藏馆等10多项功能设施、全龄友好、共享开放的综合型社区公共运动空间。不仅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差异化的运动健康需求,其公益性的收费标准和针对老年和残障群体推出的“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也进一步降低了运动健身的“门槛”,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康健体育公园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康健体育公园儿童游乐区
康健体育公园室外智慧健身苑点
据康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于光亮介绍,去年,为了让健身设施真正实现与社区市民开放共享,康健体育公园拆除了原本的围栏,新增3个出入口通道,实现室外步道场地24小时开放。如今,全年无休的体育公园,日均入园锻炼市民3000~4000人次,年服务超100万人次,为市民营造更便捷可达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