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龙》杂志:新中国第一代劳模的杰出代表——访“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

发稿时间:2024-09-28 19:51:00 作者:贾正 来源: 龙杂志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黄宝妹同志“七一勋章”。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时代的楷模,激励后人勇毅前行。从上海纺织车间走出来的黄宝妹,就是这样的一位杰出女性。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真正的劳模精神,她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无数普通劳动者光辉形象的缩影,是新中国第一代劳模的杰出典范。2019年11月2日,黄宝妹向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她的生活与感悟,展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黄宝妹同志“七一勋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龙》杂志总编辑贾正专程赴上海采访了黄宝妹同志。她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种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工作的敬业,以及对生活的乐观,都是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专访全文如下。

  2024年9月28日,“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在上海杨浦区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接受《龙》杂志总编辑贾正采访。

  贾正:非常感谢您接受《龙》杂志专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5华诞之际,我们特别想听听您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劳模的心声。您能否先谈谈在解放前的生活经历,以及那段旧社会当童工的苦难艰辛岁月。

  黄宝妹:1931年,我出生在上海浦东的高东镇麦家宅。当时家里很穷,为了全家人的生计,我12岁就跟着母亲每天去东海滩,赤脚踏海水上船挑一担20多斤的盐回家,第二天早早起床,挑上盐再赶10多公里路,到高庙卖盐。那时候,不是受灾就是逃难,吃了上顿愁下顿。13岁那年我进了日资裕丰纱厂(国棉十七厂的前身)当童工。我记得很清楚,大年初四报名,第二天就正式上班了。我被分配到细纱车间,一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白班从早晨6点到晚上6点,夜班从晚上6点到次日早晨6点,一个星期倒一次班。我家离厂还很远,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等到下班时,还要抄身才能回家,那时天已经黑了,完全过着见不到太阳的日子,还经常要被拿摩温(旧社会纱厂车间里的工头)打,那种情况和夏衍笔下的包身工芦柴棒没什么两样。但是为了生存,我不得不忍受这一切。我暗下决心,就是再苦再累再屈辱,也一定要把技术学到手。经过悉心钻研、勤学苦练,我做到了挡车400锭,而一般工人只能到270锭。解放前的那段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也让我对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更加热爱,促使我倍加珍惜新中国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画像。 绘画:贾正

  贾正:新中国成立后,您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您是如何“拼命干”,成为新中国劳模的呢?

  黄宝妹: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了。像天降神兵一样,上海的大街弄堂驻满了解放军,他们露宿街头、纪律严明、待人和气。我还记得当年军代表到厂里来讲的那番话:“现在我们解放了,大家成了工厂的主人。我们不但要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建设一个新中国。”一切都变了样,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了我所在的纱厂也被改造成了国营企业,工厂成了人民的工厂,工人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1951年废除抄身制后,厂里再也没有打人的拿摩温了。真的,那时我们的心情充满了愉悦,感到特别舒畅。

  我们不仅成了工厂的主人,党和国家还给了我读书学习的机会。我本来一个字都不认识,后来通过学唱歌认了20多个字,考上了夜校的小学3年级。只要有空,我就利用可以利用的点滴时间学习,上班前、吃饭、休息、下班后的时间都利用了起来。后来考了90分以上,跳级到5年级,后又跳级到初二。再往后,我又进了东华大学开办的“干部特别班”。由于基础薄弱,一开始上课我跟不上,但一想到这是党和国家给的读书机会,就决心要学好,别人读一遍,我就读两三遍,晚上也比别人睡得晚,星期天也不回家,就在学校补课、学习。我成为班里唯一一个继续攻读大学的工人,并在两年后取得了毕业证书。

  我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关怀,也看到了新中国建设的巨大潜力。当时我想,既然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纺纱也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我就拼命干,为新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时物资匮乏,上海纺织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纺织厂算了算账,浪费一两皮辊花,等于三碗白米饭。作为一名挡车女工,我想方设法地减少纺纱过程中皮辊花的浪费,还一边实践一边思索,总结出一套“单线巡回、双面照顾、不走回头路”的操作法,不仅能节省三分之一人力,还可以让机器实现24小时不停运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广后,工厂将两班制变成了三班制,我们每天只需要工作8小时了。那时,我心里充满了希望,真是有使不完的劲儿!我立志要做共产党的好工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努力搞好生产,使国家富裕起来、强大起来。1952年11月,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和自豪。

1953年,黄宝妹成为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

  贾正:您从上海数十万名纺纱工人里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劳模,听说先后八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

  黄宝妹:1956年2月份,毛主席来上海视察,与我们座谈的那次。那天,市总工会通知我去参加座谈会,我并不知道是哪位领导参会,乘24路公交车到陕西路下车赶到中苏友好大厦会场,门打开后看见了毛主席和陈毅市长,我激动的都懵了,感觉像到北京了!陈毅市长向毛主席介绍我:“这是我们的劳动模范、劳动英雄黄宝妹。”毛主席说:“坐坐坐”,有人拿把凳子放在了毛主席身边,我就坐下了。我当时傻的不得了,别的领导坐在后面,我竟和毛主席、陈毅市长坐在一起。我啥也不懂,又特别紧张,叫我坐我就坐下了。坐下后看到毛主席衣服领子毛了,都破了,皮鞋也褪色了,想国家主席的衣服怎么那么破?毛主席问我:“你做什么工作”?我说是纺织厂的,毛主席说:“纺织厂好。全国人民穿衣服要靠你们。”我当时激动得说不出话,但毛主席的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那次座谈会上,我是唯一的工人代表。从那一刻起,我深深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工人的重视和关怀,也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后来坐火车去北京开会的路上,看见田间地头农民赤膊种庄稼的情景,我就暗下决心,要将毛主席的这句话作为毕生的坚守,坚持为民纺纱。

  黄宝妹曾先后8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的接见。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全国劳模,成为各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原型,1958年,由她的事迹改编并由她本人主演的电影《黄宝妹》,由谢晋导演,在电影中都是“自己演自己",成为那个时期最出色的影片之一。

  贾正: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黄宝妹》,您还亲自担任了主演,得到很高的评价。那您为什么后来谢绝了当专业演员的邀请呢?

  黄宝妹:1958年,周恩来总理到上海视察时提出,上海劳模、英雄多,应当拍一部反映劳模的电影,以真人真事纪录片的形式,表现那个伟大的时代和那些伟大的人民。我是全国劳动模范,报纸、杂志每个星期都有关于我的报道。经过上海市委认真讨论,决定以我的经历为素材拍摄一部电影。就这样,我一个普通工人主演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电影。

1959年黄宝妹在上海国棉十七厂细纱挡车间表演操作技术。

  那天,我刚上完夜班回家,厂里的宣传干事就带着谢晋导演找到我,说让我主演电影。我一开始还有点犹豫,觉得自己没演过戏,怕演不好。但是导演和领导都鼓励我,说只要真实表现自己就行。后来,我就硬着头皮上了。拍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紧张得不得了,第一天拍大扫除的场景,连走路都不会了,一个镜头连拍了八次,一想到浪费那么多胶片,心里就特别难受。我这个人最看不得浪费了。谢晋导演和蔼可亲,耐心开导我,我对镜头也慢慢习惯了起来,电影顺利拍完。

  后来影片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片在北京放映,周恩来总理请电影主要演员吃饭,我就和周总理坐在一起,当时文化部有人向周总理提议,说我演得好,可以让我改行拍电影。我一听一下紧张了,我说我不行的,拍电影连路都走不好。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我不是专业演员,导演对我的要求不高,要是做专业演员,要求就不一样了,连跑龙套都做不好。

  我觉得我更适合在纺织车间里工作。那里是我的根,是我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是个普通女工,纺织才是我大有作为的行当,应该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就这样,我在纺纱车间工作了42年,直到55岁退休。

  1959年,中国代表团参加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和平游行,黄宝妹在游行队伍中(二排右三)。

  贾正:您时时处处以党员、劳动模范的标准要求自己,一直强调“作为党员,我们要奋斗终身,党员永远不退休。”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在您看来,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黄宝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牢记这一点。即使退休了,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上世纪80年代,我退休后被聘请到江苏启东,协助开办聚南棉纺厂。那时,棉纺原料和机器设备都非常紧俏,我没日没夜地在北京、青岛等地奔走,甚至拉上老伴义务帮忙。3年后在我离开时,这个乡办小厂已经运转得红红火火。我没有向厂里多要过一分钱,因为办好一家厂,就能让更多纺织工人就业,这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能让人民群众都有衣穿、穿得更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曾邀请我到石河子协助筹建棉纺厂。我多次前往新疆,从厂房设计到设备购买、从人员挑选到技术培训,都亲力亲为。有人问我:“你既不占股又不领工资,为啥要那么辛苦?退休了享享清福吧。”但是我认为,党员是不退休的,只有不断奋斗,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纺织业压锭、转产、不景气。我发现一些劳模家庭经济困难,于是牵头组织20多位离退休劳模集资成立了上海英豪科技实业公司,亲自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公司成立之初就约定企业不分红,把利润拿出来帮助有困难的老劳模,公司也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劳模公司”。

  作为党员,就要奋斗终身,要做正能量的时代实践者和见证者。我作为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和杨浦区“金色夕阳”老干部正能量工作室的成员,经常义务为青少年做德育讲座和交流。我在哔哩哔哩“老杨树宣讲汇”直播间当主播,向年轻人讲述身边的党史故事和国家发展历程,激励他们坚守初心、承担使命。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做人不能忘本,要饮水思源,我们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最关键的就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幸福不是索取,而是奉献,能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事情,我感到很开心,也很自豪。

  贾正: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考察时,您向他讲述了您的生活感悟。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情景和您的感受吗?

  黄宝妹:我在杨浦生活了一辈子,见证了杨浦滨江一带的发展变迁。2019年11月2日,我在杨浦滨江“人人屋”党群服务站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我当时非常激动,向总书记介绍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见证了上海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再到新时代的巨大变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感到无比自豪。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我要多向年轻人讲一讲,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已有70年党龄的老党员,能为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而奋斗终身就是我的最大愿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我备受鼓舞,使我又有了发光发热的新途径。我虽然老了,但可以发动大家一起努力,为社会再作一点贡献。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就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贾正:您见证了新中国75年来的发展变迁。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您认为新中国取得了哪些最令您自豪的成就?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

  黄宝妹:75年来,新中国取得的成就真是太多了!我亲眼见证了国家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伟大历程。你看,现在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多强啊!科技也进步得飞快,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比如我们的航天事业、高铁技术、5G通信等,都是让世界瞩目的成就。还有我们的教育事业、医疗事业、文化事业等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幸福了。大家不愁吃、不愁穿,还有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享受。这些成就,都是党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新中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新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主创新,加强科技研发,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还要注重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我们的发展才有意义。

90岁的黄宝妹黄宝妹在家中翻看自己做纺织女工时的老照片。

  贾正:最后,您对年轻一代有什么期望和寄语吗?

  黄宝妹:年轻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经常给年轻人说,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一会嫌薪资不高,一会说待遇不好,这样你就永远做不好,选择好了,就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干,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多出力。

  我希望他们能够珍惜现在的新时代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国之心和奉献精神,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我们当年的苦难和艰辛。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忘记历史、忘记使命。相反,年轻人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能够做到这些,就一定能够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才!同时,我也希望年轻一代的共产党员能够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展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风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走得更远、更稳。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世界,要靠他们去创造,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精神力量,也需要由年轻一代去弘扬传承。

  作者:贾正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