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魔术师沙文硕在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表演《查尔先生的皮箱》。宋伟/摄
阿根廷魔术师拉特科表演《神秘时刻》。王峥/摄
中国魔术师蒋亚平表演《禅·弈》。王峥/摄
韩国魔术师全成敏表演《速递》。王峥/摄
德国魔术师尤利乌斯·弗莱克表演《神奇裁缝师》。王峥/摄
中国魔术师朱明珠表演《纸飞机》。王峥/摄
中国魔术师李臣鑫表演《麦克斯的奇迹》。王峥/摄
“你我终将老去,也许我们记不清扑克牌的颜色,记不清舞台上有椅子还是沙发,但我们可以给年轻一代分享自己年轻时的故事。”9月20日,魔术师李臣鑫站在舞台上,手腕翻飞间扑克牌的花色“秒速变幻”。在观众的尖叫声中,他一边表演一边讲述:“期待台下也能有同学成为新的魔术师,站在舞台上讲述新的魔术故事。”
9月20日,2024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暨世界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在北京市昌平区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德国、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魔术师,与青年学生共赴一场魔幻盛宴。
从2012年开始,魔术大会已成功举办12届,成为我国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魔术活动之一,向世界传递了北京昌平的文化底蕴和创意活力,构筑了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的桥梁,也照亮了许多青年魔术师和爱好者的梦想。
魔术让世界青年的心贴得更近
“参加魔术大会就像是奔赴一场老朋友的聚会。”中国魔术师蒋亚平记得,上次见到韩国魔术师全成敏是在2006年的魔术比赛中,时隔18年,他们在魔术大会上“重逢”,“我们深深地拥抱了一下,即便很久没见,也没有陌生感”。
德国魔术师尤利乌斯·弗莱克有相似的感受:“魔术让我们之间产生了一种非常紧密的联系,魔术师经常在世界各地相遇,很多年看不到也没关系,依然相互信任。”尤利乌斯·弗莱克说:“魔术是一种国际语言,没有文化障碍。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演出,在魔法展现的那一刻,我们会有相似的反应,一起笑、鼓掌、尖叫,这让我们觉得属于彼此。”
“魔术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美国魔术师比尔·本茨的父亲是美国好莱坞魔术城堡的会员,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在魔术城堡里接触世界顶尖魔术师。比尔·本茨相信魔术的魅力。他的父母就是因为魔术坠入爱河。比尔·本茨的妻子是一名中国人,他们的爱情也在一场场魔法秀中升温。“我们身处同一个星球,在世界各地四处走动,不管我们之间距离多远,我们的心都在一起。”他说。
在这次魔术大会的近景魔术大师秀上,比尔·本茨的表演道具吸引了不少中国魔术师和观众的目光。比尔·本茨用他第一次来华时在福建厦门收集的3枚中国古代钱币,表演了魔术《卓奇》。随着3枚古钱币在比尔双手间瞬时转移,现场学生不断发出赞叹和欢呼声。比尔·本茨说:“第一次见到这3枚中国古钱币时,我就想要用它在好莱坞表演。我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
对于90后魔术师沙文硕来说,魔术师之间有特殊的交流方式。他很喜欢和国外魔术师“互送魔术道具”,每次见面会“炫”一下“最近琢磨出的道具使用方法”,“这有助于灵感的产生”。
“魔术可以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尤利乌斯·弗莱克很喜欢“带有传统文化的中国魔法”。尤利乌斯·弗莱克在欧洲学习魔术时,经常被教导“永远不要把脸从观众身上转开”。但在中国,他看到一些年轻的魔术师表演开场时会“背对观众”,“我了解到,这种表演手法来源于中国戏曲”,这让他觉得与众不同,他发现,魔术表演不应该总是遵循相同的方法,当融入一些完全不同的创新元素时,魔术会变得更有趣。
李臣鑫小时候曾经比较内向,魔术给了他与别人沟通交流的勇气,让他交到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记得2015年去参加一场国外的魔术大会,到了后半夜,一群互相不认识的魔术师坐成一圈,通宵交流、轮番发招,短短几天收获很大。
现在,无论去哪个国家或地区,他都会争取预留出一个时间段跟当地朋友吃饭交流,这些朋友都是通过魔术结交到的。
魔术变变变,变的是创新
“魔术是古老的,源远流长;魔术师是年轻的,是在不断变化进步的。”蒋亚平练习魔术20多年,“现在更注重‘原创性’,会加入中国风的表演内容,融入诗词歌赋,用魔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在魔术大会的舞台上,蒋亚平一袭白衣,悠然自得地坐在一张棋盘前,随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诗句的吟诵,他手指轻轻一挥,一黑一白两颗棋子便化作云烟散去。
“这是一场自我对弈,自己与自己下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蒋亚平认为人生如棋,他所探索的“围棋魔术”也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原创性魔术,就是创作出世界魔术史上没出现过的作品”。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古风的魔术,以前从没见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三学生傅楠婷连续两年观看了魔术大会的表演,她认为今年魔术表演有许多“新意”,“不仅能看到魔术的神奇,还能体会到蕴含传统文化的人生哲理”。
构思一个好故事,是沙文硕创作魔术的第一步。他会先想好要表达什么,把故事完整写出来后,配合想要达到的效果来练习技法。《查尔先生的魔法》是沙文硕为自闭症儿童创作的魔术秀作品,他咨询了不少国内外心理专家,将对比强烈的颜色、节奏感强的鼓点和伴奏音乐融入魔术,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自闭症儿童很难对一件事情长时间保持专注,但是那一场魔术做到了。”沙文硕演了20分钟,这些孩子就坐在下面看了20分钟。
在给观众表演时,沙文硕常常会收获掌声、笑声和欢呼声。这个过程中,魔术也让他自己感到快乐,“我要将这份快乐传递下去”。
90后魔术师朱明珠也在不断追求魔术“独一无二”的创新,“这是一个综合的创新,不光是内容创新,也是技术创新。我在创作时也会考虑加入AI、3D打印、裸眼3D这些科技手段”。
在第28届国际魔术联盟(FISM)世界魔术冠军杯大赛中,朱明珠原创的魔术节目《纸飞机》获得舞台综合魔术类季军和舞台魔术作品发明奖。
在他的节目中,一张飞机设计图纸时而变幻成五颜六色的纸飞机,在空中绽放出烟花,时而变成带有螺旋桨的直升机,在空中盘旋,在观众的欢呼中,形态各异的纸飞机旋转、降落,勾勒出奇幻的画面。
“纸飞机空中复制”“飞机烟花”这些原创技法获得了世界各地魔术师的认可与赞赏。8月,朱明珠受邀去美国,在来自世界各地约1700名职业魔术师面前进行表演,表演结束时,台下观看的魔术师纷纷起立鼓掌。
魔力的背后是持久的努力
在舞台上,蒋亚平手中的棋子仿佛拥有生命,不断消失、移位、改变数量和颜色。
台上的游刃有余、自信满满,靠的是台下日复一日的努力。“手里藏棋子”是蒋亚平的职业习惯,无论是吃饭,还是在地铁上握扶手,他都会反复练习“棋子消失术”。手法练习、流程编排,加上对观众心理的微妙把握,才成就了观众眼前那一瞬间的“奇迹”。“实力背后是持久的努力。”蒋亚平说。
“我不觉得累,反而很享受这个过程。”李臣鑫同样对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每个动作都追求精准至毫厘。前来参赛坐在飞机上,他依然不停地练习新手法。李臣鑫觉得,这就是热爱带来的力量。
李臣鑫自10岁开始接触魔术,庙会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四连环表演、家门口充满神秘色彩的魔术小店,都是他的魔术启蒙。初中时,他已经能够在各项比赛中斩获奖项,但他并未走上职业道路,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金融行业。
2019年,师父刘谦的一句话,让李臣鑫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如果你到了80岁,回想自己的一生,一直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尝试过追求自己的梦想,你会不会后悔?”
“这个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李臣鑫说。从此,他走上了职业魔术师的道路。
今年,李臣鑫花费两年时间打磨的《麦克斯的奇迹》魔术秀,被评为国际魔术协会“梅林奖”年度最佳近景魔术秀。
连续两年参加魔术大会,在李臣鑫看来,这是交流魔术秘诀、提高技艺的好机会。“每个魔术师要扩大自己的‘库’,你学会的魔术越多,能应对的场景就越多,失误的概率就会越低。”
在李臣鑫的魔术秀里,他将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梦想和坚持的故事“编织”进表演,很多看过他魔术秀的观众都会落泪。“上个月我演了30场专场魔术秀,每场结束后都会有观众拉着我聊他们的经历和感悟。”
本次魔术大会结束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翻译专业大二学生张元露觉得“收获满满”。她发挥专业优势,帮助一些工作人员与国外魔术师进行交流。交流间隙,她也和魔术师们诉说自己的梦想。比尔·本茨送了她亲笔签名,上面用英文写着“相信你会梦想成真”。
“魔术总能带来惊喜。”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团委老师古一认为,魔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用智慧和技术演绎奇迹、传承文化、促进交流。她很开心地看到,许多青年学生对魔术乃至对未来梦想的热情被点燃,愿意探索无穷的奥秘,让快乐与活力持续传递下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戴月婷 见习记者 陈晓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