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5日电题:他们的名字叫护边员
新华社记者齐慧杰、于涛、张超帆
不管在高原之上、还是大漠之中,在新疆漫长的边防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怀祖国、忠诚履职,全力配合边防部门守边护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护边员。
在帕米尔高原上,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接力护边的故事家喻户晓。
今年9月,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原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获得“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好消息传来,这个边境小镇瞬间沸腾起来。
巴依卡对前来看望慰问他的基层干部和亲朋好友说:“我会珍视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还属于所有坚守在祖国边境一线的护边员。”
9月20日,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守边护边爱国教育馆,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接受记者采访。 新华社记者 赵宇思 摄
如今,年过古稀的巴依卡尽管常生病卧床,但仍不忘初心,“70多年来,为国护边的职责使命在我们家传承下来,虽然我年纪大了,但若边防有召唤,我仍然可以随时上岗。”
2021年1月4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儿子、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在救助一名落水儿童时英勇牺牲。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同为护边员的麦富吐力·坎加说:“现在日子越来越好,可拉齐尼却早早地离开了……”
像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一样,忠于使命、献身边疆是护边员队伍的鲜明特色。2023年9月,在海拔4000多米的阿克苏地区中吉1号界碑旁,守卫边境45年的护边员毛拉艾买提·提里万迪光荣退休离岗。在退休仪式上,他轻轻擦拭界碑、为它描红。高原飞雪中,他深情亲吻界碑,满眼热泪。
生长在边境地区的毛拉艾买提从15岁开始从事护边守边工作,从少年到花甲,从牧民到民兵再到护边员。45年间,边境山川河流见证了他的忠诚奉献。战洪峰、抗风雪、抢险救灾……回顾大半辈子的护边生涯,毛拉艾买提说,他们守护的既是祖国边境,也是自己祖祖辈辈的家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退缩,都要保护好这片土地和人民。
9月23日,布茹玛汗·毛勒朵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齐慧杰 摄
柯尔克孜族牧民布茹玛汗·毛勒朵生命中绝大部分时光,在祖国最西端的边境线上度过。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护边员的她每日跋山涉水巡逻边境,在帕米尔高原大大小小山石上亲手刻下10多万块“中国石”。2019年,布茹玛汗·毛勒朵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50多年的护边生涯中,布茹玛汗·毛勒朵和边防官兵结下深厚友谊。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布茹玛汗·毛勒朵依然保持一个习惯:只要有空就用自己手工捻的羊毛和骆驼毛,给戍边“兵娃们”织毛衣、毛裤、毛袜子。“现在生活越来越好,都是因为人民子弟兵保卫着祖国安全,那些小战士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要早早给他们准备过冬衣物。”布茹玛汗·毛勒朵说。
弘扬爱国精神、守卫祖国边疆,护边员的价值追求代代相传。“80后”木拉力·马买德力是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年轻一代护边员。加入护边员队伍9年来,他的记录本换了一个又一个,但不换的是他守好边境的初心。无论严寒酷暑,他都坚守在岗位上巡逻、站岗、观察,认真记录每一处情况,返回驻地后第一时间向边境派出所汇报。
在木拉力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管段区域连续多年没有发生人员、牲畜越界及非法采挖等涉边违法案(事)件。因为工作成绩突出,木拉力荣获2019年、2022年阿勒泰地区优秀护边员称号、2023年阿勒泰地区“最美守边人”称号。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90后”古丽克孜·吐尔洪,从事护边工作已经3个年头了。在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她负责的辖区山路崎岖,尤其是遇到湿滑的山路、空洞的冰层,每一步都可能遇到危险,可她从来没有畏惧过。
如今,古丽克孜已经成为一名母亲。她说:“我会给我的孩子讲述护边英雄的故事,长大后让他和父辈一样从事护边事业。”(视频剪辑:毛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