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新疆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更感受到这里的多元与包容。新疆每个地方都带给我不同的体验!”为期8天的新疆研学之旅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越南籍留学生阮琼芝感慨道。
8月22日至29日,来自16个国家的23名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2名外籍教师及10名港澳台学生,在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等地开展主题为“理解当代中国 感知开放新疆”的研学活动。师生们走进景区、博物馆、巴扎、企业,抓住每个瞬间去感悟新疆,了解真实的新疆。
在新疆国际大巴扎,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边走边拍照。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摄
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剧场,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们观赏了精彩的木卡姆表演。高亢悠扬的歌声和乐器演奏,与舞者优雅流畅的动作完美融合,展现了新疆歌舞的独特魅力。“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表达方式——用音乐和舞蹈来传递他们的情感。”中国人民大学韩国籍留学生金澜江说。
在克孜尔千佛洞,学生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千佛洞的神秘气息扑面而来。走进洞窟,精美的壁画令人惊叹不已。学生们凝视着一幅幅壁画,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魅力。
中国人民大学泰国籍留学生刘珍妮沉浸其中,作为石窟和壁画的爱好者, 她多次发出感叹:“新疆把上千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得很好!”
新疆的沙漠也能开出花?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们在新和县沙漠花海景区找到答案。
在新和县沙漠花海景区,中国人民大学乌干达籍留学生杜楚感受沙漠与繁花的奇妙交融。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摄
玫瑰的妩媚、月季的娇艳、荷花的清雅、格桑花的灵动,它们在沙漠的怀抱中肆意绽放,构成了如梦如幻的美景。学生们穿梭于花海间,或拍照留念,或闭目闻香。而除了醉人的花海,沙漠摩托的风驰电掣、滑沙的惊险刺激也为学生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沙漠体验。
“我通常认为沙漠地区难以耕种,但来到了新疆后,却在这么干燥的地区看到了大片的绿洲,农作物在沙漠中茁壮成长,我想说这个地方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中国人民大学乌干达籍留学生杜楚认为,新疆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新疆是什么颜色的?当学生们走进库车市龟兹小巷和天山神秘大峡谷后,又有了新发现,新惊喜。
在库车市龟兹小巷,两名中国人民大学越南籍留学生沉浸在五彩斑斓的美景中。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摄
在中国人民大学伊拉克籍留学生莉娜眼中,新疆是五彩斑斓的。走进库车市龟兹小巷,莉娜仿佛步入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土黄色的墙壁散发着古老的韵味,蓝色的门窗如同澄澈的天空之眼。小巷中,五彩的艾德莱斯绸在风中舞动,红色的石榴花热烈绽放。
而天山神秘大峡谷则是大自然用赭红色勾勒出的杰作。阳光洒下,峡谷的岩壁如燃烧的火焰,雄浑而壮美。“龟兹小巷的生活色彩与大峡谷的自然色彩交相辉映,让我领略到新疆独特的魅力,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活力与神奇。”莉娜感叹。
在天山神秘大峡谷,中国人民大学港澳台学生用相机记录眼前的壮美景观。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摄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多长时间才能练就这种技艺?”在英吉沙县的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演员们踩着高跟鞋走绳索、在绳索上耍杂技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达瓦孜表演让学生们惊掉下巴,他们为演员们的精湛技艺送去阵阵惊叹和掌声。
在英吉沙县土陶村,学生们还体验了制作土陶的乐趣。“这里的手艺人坚守着传统的制陶技法,这份执着让我感动。”参观完土陶制作过程,中国人民大学越南籍留学生阮氏垂蓉说。
在疏附县民族乐器村,一位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被当地人手工制作的精美乐器所吸引。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摄
在喀什古城,一场盛大的开城仪式让学生们短时间内对喀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更直观了解。学生们漫步于土陶、木器、铁器巴扎间,聆听了古城从危城蝶变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故事。
结束了这难忘的研学之旅,中国人民大学澳门学生吴芸曦感慨地说:“我相信被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丝滑的展览方式震撼到的,远不止我一人。大家也一定都在天山神秘大峡谷慨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喀什古城,我们第一次了解到‘修旧如旧’背后的动人故事......”和吴芸曦一样,“收获很大、不虚此行”是此次研学团成员们的最大感受,他们愿意将自己在新疆感受到的美好和真诚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