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别让“屏蔽生”成另一种炒作噱头

发稿时间:2024-06-27 05:4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激昂的音乐、激动的人群、夸张的笑脸、密密麻麻的点赞和弹幕、各种花式“彩虹屁”的留言……这几天,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很多人都刷到过关于“屏蔽生”的视频和新闻。人们在围观“屏蔽生”、替他们感到开心的同时,疑惑也随之而来: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对“高分考生”的炒作?

  我们都知道,正是为了防止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避免无底线的“高分宣传”,遏制“抢生源大战”,各地才有了通过技术手段屏蔽全省排名较高考生成绩的做法。当防止炒作的手段,反变成炒作“高分考生”的工具和噱头,“屏蔽生”的查分现场被热议和热传,完全与初衷背离。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炒作“高分考生”的操作,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6月25日某搜索工具热搜榜的前15位,类似“考生高考666分,爸爸:公主请上岸”“男生考706分妈妈喜极而泣:没补过课”“男生高考语文满分,网友: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新闻随处可见。在某社交平台上,“一高中全班57人最低分608分”“女儿高考619分爸爸半夜把儿子喊醒”等内容,也毫无意外地冲上了热搜。

  事实上,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各地各校不得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或变相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不得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得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

  这边是相关部门的三令五申,那边却是“屏蔽生”等新词被热议和热传。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前几年有些地方为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也想出了花样百出的名头。比如某地发布消息,公开本地“考得比较好的两个人”;某地学校称“学校芒果收成特别好”“其中一只重达696克的果王引发京城两大水果商前来抢购”,等等。可以想见,即便没有“屏蔽生”等新词,类似的炒作,也会变着花样刷爆媒体和平台。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42万人。各地紧盯着这些数量极少的“屏蔽生”,是事实上的对“沉默大多数”的漠视。以2024年有100余万高考考生的河南为例,全省前50名考生占据的不过是庞大分母中的绝对少数。漠视绝大多数而热炒绝对少数,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是对唯分数、唯成绩的功利化教育思维的推波助澜。这也是教育部等相关方面三令五申,禁止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的原因所在。

  审视当下,给这些“沉默大多数”的考生更多关注与关爱,比如关注他们的心理调适,给予他们报考指导等,无疑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立足长远,也应更多聚焦正在推进的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相关工作,比如已经实施4年的“强基计划”,以及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等。

  还是那个简单的道理,当不炒作“屏蔽生”等高分考生成为更广泛层面的共识,当根深蒂固的功利化教育思维与单一化人才评价标准得以改观,才是真正走出唯分数主义。

  李记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别让“屏蔽生”成另一种炒作噱头
责任编辑:张毅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