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查重机制不能“误伤”认真的学生

发稿时间:2024-06-19 06:0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梁博宇 中国青年网

  又是一年毕业季。对于在校期间认真学习的大学生而言,凭借合格的毕业论文取得学位,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在论文评审过程中,一项同样不可或缺的流程——查重,却常常让许多明明独立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备感头痛。如何优化查重机制,不仅对高校学生的毕业影响重大,也与高等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

  所谓查重,就是在学生提交答辩申请后,校方将其毕业论文与现有的论文检测系统资源库进行比对,得出与各大论文库的相似比。当相似比超过一定限度时,即被视为学术不端,无法通过审核、进入答辩环节。理论上,查重机制能有效地打击抄袭、鼓励创新。然而,在实践中,却不乏用心撰写论文的学生,被查重搞得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现行查重机制过于依赖计算机系统,难以结合各学科实际情况,对疑似重复的内容作出具体区分,另一方面也与查重工作目标不明确、流程不合理等因素有关。为了防范抄袭、维护学术规范,查重无疑有其必要性,但要避免其违背自身初衷,还需顺应实际情况,作出相应改变。

  学生群体对现行查重机制的抱怨,主要可以拆解为金钱浪费、时间损失与学术质量下降3个方面。其中,经济成本是最直观的。为了确保论文通过学校审核,许多学生都会先在电商平台购买查重服务。这类服务无一例外地价格不菲,一篇洋洋洒洒长文的送审代价,大于一篇勉强应付字数的“水文”。不同商家提供的查重结果可能天差地别。笔者所在的专业,亦不乏为万无一失而重复消费的同学。

  即便舍得自掏腰包,学生们还要付出沉重的时间成本。在现行查重机制下,无论是文献综述中的标题、引文,还是正文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公式、古籍、法条、政策、具体事例、专有名词,但凡前人的研究中存在相似内容,都可能被视为重复。作为文科生,笔者不得不在递交查重前将文中必要内容逐字修改。此外,笔者的论文文献综述中进行的学术对话,亦不得不大量删减,且前人的诸多观点,只能用非学术的语言概括,以免用语重复。在论文写作接近收官、答辩日期临近的时刻,这些“降重操作”消耗了学生不少时间。

  这种形式的“降重”,不仅无法提高论文质量,往往还会消磨论文的学术价值。在多年的探索试错中,一代代的毕业生总结出了各种“降重秘籍”,比如同义词替换、语序颠倒、长句改短、短句改长等,其中甚至有“中译英译中”这种离谱操作。在此过程中,不乏有人忍痛使其笔下连贯的意脉被破碎化、精妙的议论被庸俗化、简洁的描述被复杂化。然而,与被认定抄袭的风险相比,这种痛苦总归要好上一点,于是,这些学生自然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任何涉及面广泛的机制,都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无懈可击,这完全可以理解。然而,笔者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已见证了同学们的叫苦连天,也在舆论场上看到了不少针对查重机制的批评,没想到多年过去,同样的问题几乎一点没变。这也更加凸显出对查重机制作出梳理、反思和改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革除现行查重机制的弊端,首先应当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部分市场提供的查重服务在价格昂贵的同时,权威性也难以保证。若能允许学生使用与学校相同的查重渠道进行预查,并给予一定补贴,不仅能让学生少走弯路,也有助于其集中精力修改论文,写出精品。同时,当市面上的查重服务不再供不应求,其价格也会相应地回落到合理范围之内。

  调整论文查重中重复率的判定标准,也很有必要。例如,一篇论文的文献综述,反映着作者对现有研究的了解程度,本应在研究范围内多多益善,却常因重复率高而被大段割爱;文科论文常常要围绕大段现成文字作研究,将这些研究对象本身视为重复内容,迫使学生遮遮掩掩、叠床架屋地表达意思,更显荒谬。因此,对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等几乎必然存在重复语段的章节,高校不妨降低其重复率权重;对不同学科的重复率上限,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此外,设置申诉复审机制,也有利于使查重机制更加精准。现行的查重机制,将学生的命运都交给计算机系统裁决,固然能保障效率,但也要为机器误差留出兜底方案。高校有必要保障自认受到“误伤”的学生的申诉权,并由相关学科专家进行人工复审。

  (作者系应届博士毕业生)

  梁博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查重机制不能“误伤”认真的学生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