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尕海镇中心小学,16名藏族少年跳出引爆全网的“最炸裂的舞蹈”。爆火后,草原少年男团多次去周边城市演出,还得到了去北京访学的机会。在此之前,他们从来没走出过那片草原。受访者供图
在甘南草原深处的甘肃省碌曲县尕海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尕藏东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和班上同学跳的一段街舞,在网上大“火”,赢得素不相识的人们疯狂点赞。
尕藏东智是牧民的孩子,从小就会跳锅庄舞。2023年,在准备儿童节汇演节目时,他初次接触街舞,一番刻苦训练后,表演视频偶然被发到网络上,意外收获了“泼天的流量”。
“走红”后的一年里,尕藏东智和同学多次去周边城市演出,还得到了去北京访学的宝贵机会。而在此之前,他从来没走出过那片草原。
“初遇”:民族与现代的碰撞
“草原儿女会走路时就学会了跳舞,会说话时就学会了唱歌。”在甘南草原,这样一句话广为流传。
“小时候每逢节日我们都会在草原上跳锅庄舞庆祝。”草原的孩子尕藏东智除了在草原上策马放牧,还喜欢播放悠扬的歌曲,带着弟弟妹妹一起跳锅庄舞。
由于之前从没跳过街舞,去年“六一”,班上第一次跳街舞,尕藏东智一时有点为难。“虽然开始学的时候有点难,但是和我们平时跳的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跳起来有很熟悉的感觉。”
为了准备“六一”会演,尕藏东智的班主任在一个周五的下午给同学们播放原版视频,让全班30个男生跟着原版视频跳,大家自由发挥,跟着节奏尽情跳起来。一番训练后,从中选择了跳得比较好的16个男生,尕藏东智就是其中的一员。
“大概练了两周,我们就都学会了,感觉和我们平时跳的舞有些像。虽然有点累,但是在跳舞的时候我们互动、呐喊,感到很快乐。”尕藏东智说。
掌握基本的动作后,老师带着学生一遍遍排练,孩子们在跳舞时动作、节奏、表情全部到位,在舞蹈的多个高潮部分还会充当气氛组,自己喊口号、欢呼,尽情展现草原儿女随性、洒脱的气质。
由于表现突出,尕藏东智成为领舞之一。在这期间,他们跳街舞的视频在网上流出,赢得广泛关注,尕藏东智和小伙伴们突然“火”了。
视频刚在网上大火时,尕藏东智在妈妈的手机上看到他们的舞蹈视频有500多万次的点赞,但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该上学上学,生活还是和往常一样”。在这期间,他甚至从没关注自己的舞蹈视频是否受到更多人喜欢。
“跳舞有人关注以后,我学习态度变得更好了,课堂上认真听课,成绩也更好了,其他的方面没什么变化。”尕藏东智说,被关注让自己觉得应该在学校表现得更好。
尕藏东智的课余生活不只舞蹈,“除了舞蹈,还喜欢体育,喜欢踢足球,也参加了学校的广播社团。”
“出圈”:天赋与努力一个不能少
完代贡老师是少年男团舞蹈的编舞老师,也是尕藏东智的班主任。这位90后的年轻教师喜欢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文体劳动。
去年儿童节期间,他像往常一样,上传了孩子们在教室里的舞蹈排练视频,谁也不曾想到,这正是少年男团舞蹈引爆全网的开始。
“选择这个节目演出都是巧合!”完代贡老师说,平时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好的内容都会收藏,一有机会就教给孩子们。“本来‘六一’演出准备的并不是街舞,偶然的机会,翻看收藏夹时才发现了这个精彩的舞蹈视频。”
完代贡带着学生们一遍遍排练,并在原本的舞蹈基础上进行了改编。“我在街舞中融合了民族元素,更加符合学生们的气质和年龄。”虽然之前都没有学过街舞,可学生们学得挺快,这让完代贡很高兴。
舞蹈有齐舞,也有展现每个男孩个性的部分,尕藏东智和同学时而整体划一,时而独自演绎,可都能踏上节拍,且表现得松弛又欢快。用网友的话说:“没有主角,人人都是主角。”
孩子们的视频一经完代贡传播,从“引爆全网”的教室彩排到“万众期待”的正式表演,一直都备受网友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舞蹈的相关视频在全网各媒体平台播发后,播放量已达10亿,曾登上抖音热搜榜第二名。
不少网友认为,少年男团的舞蹈节目是儿童节“最炸裂的舞蹈”。而在尕藏东智看来,这些赞美的取得,是从小在草原上跳舞的积累,更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成名”:更多的机遇与成长
少年男团舞蹈视频火爆出圈之后,媒体纷纷到学校里去采访报道,助推视频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们的舞蹈在网络上火了之后,省民委将一个到北京游学的夏令营机会给了我们,激励学生们到外边多学一些东西,增长见识。”尕海镇中心小学校长贡保加说。
学校派出3名教师带领35名同学去北京访学。访学期间,舞蹈家朱晗就舞蹈入门基本功、舞感表达等给孩子们进行了专业指导,学生们还到天安门广场、长城、奥林匹克公园等景点游玩。
“访学不仅让学生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学生们最大的影响是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了,更愿意用汉语与人交流。”学校党支部专职副书记田俊说。
田俊是带队访学的教师之一,他深刻地感受到学生与老师的变化。“之前我们的学生很多都很害羞,陌生人与他们说话的时候他们习惯性地摸头、吐舌头回避交流,后来在老师们的鼓励下,渐渐变得自信,与陌生人说话也能够侃侃而谈。”
“我们的学生基本都是牧民的孩子,甚至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很难有走出去的机会。孩子们回来后将见闻讲给周围同学,讲给家人听,起到的辐射作用是很大的。”田俊说。
从北京访学结束后,一名叫旦正拉毛的女孩在校报上发表了《我的假期生活》一文,记录了去北京访学的经历与感受,让校园里的每一名学生都能看见,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牧区,到大城市去学习生活。
“未来”:追一个大大的梦
“我们的学校从2015年开始,创办了8个社团,包括书法、电子琴、美术、篮球、足球、广播、弹唱和锅庄舞。”贡保加介绍。
在尕海镇中心小学,每周二和周四都有一个小时以上的课后服务时间,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不同的社团学习,丰富课余生活。少年团走红后,为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到社团建设上。
“少年男团的16个孩子不仅仅参加了舞蹈社团,同时还参加了美术社团、体育社团、广播站社团等。”贡保加说,由于学校没有专业的舞蹈、音乐老师,社团都是年轻老师们兼职负责。“曾经也请过民间艺人教弹唱,但他们的空闲时间和学校课后服务时间经常有冲突,没办法协调,还是以学生的学业为主。”
“我们男团里16个孩子有8个都参加了体育社团,他们更喜欢踢足球,有几个还是足球队的主力。”完代贡说,尕藏东智是足球队的主力,也是广播站社团的一员,同时,作为班长,学习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
“我没有觉得自己火了,生活上也没什么变化。我的爸爸妈妈支持我学习,我有时候会想通过学习变得有能力,然后就可以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生活,对我来说很幸福。”尕藏东智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张莹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