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广东:向“海”图强 “启航”新质生产力

发稿时间:2024-05-23 13:21:00 作者:林洁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广东珠海淇澳大桥下,金星门水道上,几艘无人船正在水面航行。岸边,香山海洋科技港无人船指挥控制中心,大屏幕正显示着无人船实时界面,一幅水下地形图像徐徐展开。

  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不适合人工作业,却是无人船艇大显身手的主战场。近日,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洲智能”),探访“无人船艇+”的水上智能化解决方案,触摸“看得见、摸得着”的海洋新质生产力。

  云洲智能拥有无人船艇自主航行、感知避障、协同控制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授权专利达490多项,产品及业务涉及智慧水域管理、海洋工程、公共安全、科技文旅等领域,为保障水上作业安全、实现降本增效不断创造价值。

  “从智能体到智能群体,再到群体智能的跨越式发展,将为海上作业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云洲智能总经理成亮表示,相比于传统作业模式,无人船艇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精准性等优势尤为显著,在海洋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这正是“人工智能+海洋”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载体的新质生产力。

  在云洲智能总部香山海洋科技港码头,可以看到无人船艇成群结队停靠在码头、岸边,航行于水道、海面。这些由云洲智能自研自制的无人船艇,均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服务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基于成熟产品,云洲智能联合产业合作伙伴,持续深耕无人船艇海洋应用场景,在海洋油气、海上风电、海洋调测、海洋牧场、海上安全等领域打造一批应用示范场景,以“应用场景的商业闭环”,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在大湾区近海海域海底基础调查项目中,“1艘作业母船+5艘L25C海洋测量无人船”的集群测绘作业模式,55天完成了28000公里的海上测绘,对比传统500吨级的测绘船,工作效率提升了5倍,能源成本节省超过90%。

  中海油涠洲海上油田群使用云洲智能M75安防巡逻无人艇进行物资运输、水面巡逻、水下探测等相关工作,一举打破了过去几十年海上石油平台只能依靠大型船舶补给物资和巡逻水面的局面,人员成本降低80%,燃油成本节省91%,每年节省成本约1000万元。

  安防巡逻无人艇替代常规执法艇夜间巡航执法,“无人艇巡逻警戒常态化应用”解决了夜间巡航高危险、高强度、难取证等问题,无人艇执勤的296天里,巡航里程超过62000公里,定点值守时长提升3.8 倍,出警人次减少75%。

  值得关注的是,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无人船艇作为海洋核心智能装备,具有战略意义。成亮认为,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海洋环境监测需求的不断增加,以无人船艇为代表的海洋智能装备面向着长期、大量的需求。依托大海洋经济,无人船艇产业规模有望达千亿,助力广东海洋产业集群成型成势,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视频: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 林洁 武欣中 见习记者 贾骥业 剪辑:蔡文倩)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