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重庆3月28日电(通讯员 潘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3月下旬,相国寺储气库顺利完成采转注检修及注气投运启动前安全检查,意味着我国西南首座地下储气库已具备开启第十二注气期的运行条件,随时准备根据调度指令启动注气生产,为今冬明春天然气调峰保供“攒足底气”。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相国寺储气库作为中卫-贵阳联络线、中缅管道国家天然气环形管网的重要配套工程,是保障川渝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冬季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气源,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该储气库位于重庆市渝北与北碚交界处,贯通中贵线和川渝管网,是国内率先实现安全提压并全面达容的储气库,去年建成并投运了国内首套1000万三甘醇脱水装置,建立了国内首个储气库全业务链智能云平台。
据相国寺储气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于常规气田,储气库每年都将经历一个“注气→采气”的生产运行周期,生产期间其压缩机组、脱水装置、供配电设施及自控系统等始终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安全风险在周期往复运行中呈螺旋式上升。为确保设备运行“安、稳、长、满、优”,每年需开展两次预防性维护与检修,保障储气库“大吞大吐”下的安全平稳运行。
此次检修面临多重挑战:时间紧任务重,需在10日内完成多项检修内容;施工作业点多,涉及集注站、注采站、注采井、监测井以及管道和阀室;施工队伍多,检修期间涉及施工作业队伍10余家,高峰期施工管理与作业人员超过100余人/天;交叉作业多,检修涉及压缩机组、脱水装置、井安系统等设备的检查维修、测试调试等,地面地上交叉作业点位多;施工组织难度大:检修需联系管网上下游及油气田公司内外各支撑单位,协调、组织难度大;安全风险大:检修涉及井控、设备打开、受限空间、高处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点多面广环节多,安全风险大。
检修期间,工人对拆卸阀门传动机构端盖进行检查。谭沁心/摄
针对检修面临的困难,相国寺储气库公司依托近期投运的储气库智能云平台,有序推动并落实检修各项工作。厘清程序及环节,建立注采转换检修指挥模块,自动集成检修进度跟踪、数据统计分析、过程文件收集等功能,以驾驶舱形式实时推送检修信息、提示下步检修程序、预警滞后工作,充分运用数智功能,实现检修过程可控、质效提升,向“智能管库”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截至目前,相国寺储气库已经历“十一注十采”,安全生产3900余天,累计完成21次注采转换检修施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