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文学梦,无关年龄

发稿时间:2024-02-22 06:3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视觉中国供图

  编者的话

  一位是文坛巨匠,一位是普通追梦人,他们都以文字书写人生,以故事传递情感。马识途,这位百岁作家,他的百年长青,是对才华与毅力的最佳注解。赵文家,在阅读的引领下步入文学的殿堂,不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故事,皆是对文学梦的诠释。阅读他们,不仅是欣赏文字之美,更是感受人生之深。

  _______________

  阅读引领我向缪斯女神靠拢(随笔)

  赵文家

  有诗人说,献身文学等于接受苦恋,而阅读带我找到缪斯女神。我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来自对贫瘠文化的反叛。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家中只有一个手掌那么大的收音机,来为全家的文化充饥。那时候正热播刘兰芳的《岳飞传》,每天固定时间就讲一小段,似乎刚听到热闹的节骨眼上就“且听下回分解”。我每天从山坡割草回来,急急地坐在收音机跟前,等着听书。

  从小学升入乡初中,我对这种贫瘠的文化生活十分不满,就想办法筹钱。从父亲那里要来的零钱,捡拾废品换回的钱,都积攒到一起,放假期间到城里新华书店买书。钱不多,就挑选几本喜欢的,有《湖上小八路》《随周总理长征》《茅纯才科普作品选》,再买点连环画,回家就够看一段时间了。再就是向家里有条件的同学借书读。这有限的书籍,不知被我翻阅了多少遍,不知磨掉了多少匮乏的日子。懵懂的少年时光就被这些书蒸发掉了。至今回忆起,还不无遗憾,心想如果当时有更多的书读,今天的创作将会有怎样的收成?尽管当时读书不多,但阅读习惯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养成了。

  最先震撼我的是惠特曼的诗歌。1982年我考入专业学校时,家中因人口多,缺乏劳力,奶奶身体不好,生活仍然拮据。所以我的生活费不多,再加上省钱买书,一天也就吃个五成饱。在生活困难的时候,是阅读给了我光芒和能量,阅读点亮心灵。我记得,有一次在山东兖州新华书店,买到一本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诗集《草叶集》。这是我买到的第一本诗集,翻开崭新的页码,嗅着溢满墨香的纸张,读着一首首经典的诗歌,我被一首《大路之歌》迷住了,感到诗歌原来这么美!我在学校西边的干池塘里读,在兖州城东的白马河畔读。天气寒冷,我就坐在土岭上村民刨出的土洞里阅读。我在大路上背诵《大路之歌》:“我轻松愉快走上大路,我健康自由,世界在我面前,长长褐色的大路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从此我不再希求好运气,我自己就是好运气,从此我不再抱怨,不再迟疑,什么也不需要,消除了闷在屋里的晦气,放下了书本,摆脱了苛刻的责难,我强壮满足,迈步走上大路。大地,有它就足够了,我不要星星离我更近,我知道它们正好各居其所,我知道它们满足了属于它们的人…… ”

  这些充满遐想与气势的句子,一段段,如排列的山峦,一下子把我带到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一条长长的大路,黄褐色的大路,光芒四射;那里,有广阔的空间,有白云浮荡,飞鸟高翔,丛林叠翠,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令人神往,我整个内心完全沉浸在那个环境里、气场里,感受着、包裹着、涌荡着,也就不再饥饿、寒冷了。

  当时,正值深秋,百草凋敝,树叶落尽,寒气袭人,穿的衣裳单薄,加之肚子缺少饭食,浑身乏力,眼睛发花,似有晕倒的感觉。但一朗诵惠特曼的诗,内心也仿佛灌注着强大的能量,饥饿与疲倦顿时从身上飘落。于是,我提起全身的力量,蹦起来。一段时期以来,我被惠特曼的诗歌技艺、力量、精神、气度鼓舞着,痴迷着,感到诗歌原来还如此振奋人心。我就到书店再购买惠特曼的诗集,可是就这么一部翻译过来的。但好诗集还是很多的。我就再省钱,三顿饭变两顿,星期天只吃一顿,以此节约生活费购买诗集。

  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现在想想,对自己都有点残酷。如今收藏的诗集,有整整半书橱都是那个时期购买的。在诗集里,我同无数世界大诗人相会。

  阅读多了,内心就萌生了写作的冲动,也想拿笔写诗,当个诗人,感到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是何等的荣耀。当时写诗是一个风潮,流派很多,百花齐放。那时正好有许多文学函授,我有幸参加了《诗刊》社全国青年诗歌刊授学院、《人民文学》与《当代诗歌》函授中心的学习,并尝试各种类型的写作,有幸接触了许多文学前辈和良师。

  记得1985年9月10日,我把一首在青岛城阳实习时的习作《大海与土地》,寄给时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诗人、评论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冯中一指导。24日,我便收到冯老师寄来的回信,写了满满两页方格纸,对我的诗热情点评,给予真诚的鼓励:“来信及大作《大海与土地》已收阅。对于你的勤学苦练与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感钦佩,仿佛看到我省又一棵茁壮的诗苗迎风挺立,感到万分欣幸。大作粗读一遍,觉得你有诗人的气质,而且属于浩阔奔放型,这对于致力于改革创业的集大成的新时代,是特别需要的。希望你在诗风的培养上,高度重视这一基点。至于这首诗的内涵、手法,可取处是思路高远,情意深沉,充溢乐观、向上的气势,意象的虚实转化及象征意味,表现得也比较自然稳健。”同时他还给我客观地指出了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作为一位文学大家,对一个习作者如此真诚地教诲与鼓舞,这种文品人品,至今令我万分崇敬。

  辽宁省刊《当代诗歌》主编阿红老师在1986年4月10日,为我发表在《当代诗歌函授版》1986年第一期上的诗歌,寄来“起飞纪念卡”与杂志。并赠言:“1/1大于无数的0/但1只是1/1是百、千、万的伊始/但1只是1/因此1冷静,坚毅/像挺立在远航船头的船长”,给我内心满满的希望。

  我还记得当时北京的冯敏老师,在1988年4月25日,向《人民文学》函授版推荐我的诗歌《童话》时,这样写道:“记得一个月前,我曾满怀激情地为你写了推荐稿笺,尽管当时我觉得你的诗算不上真正的成熟。我在推荐稿笺上援引了泰戈尔的一句话:‘孩子们雪白的小手指引我们前进!’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诗与年轻人有不解之缘,二是说你的诗以其清新、质朴和童贞打动了我。在人生的长旅中读一首这样的诗,人也变得年轻了。”

  这些都是鼓舞激励我创作的恩师,连同那些优秀经典的诗歌,至今都成为我不断坚持写作的力量之源。

  我也同当时国内比较活跃的多位诗作者进行交流。可以说,是阅读聚成照耀诗歌之路的光,引领我步入文学的殿堂。我至今仍不忘常去书店,购买一些刚出版的新书阅读。总之,对文学的热爱和年轻时养成的阅读习惯,我会终生坚持的,并以阅读与创作的结合,为生命加足养料。

  _______________

  达者马识途

  四川成都市作协副主席 陈新

  冬天的蓉城往往雾霭沉沉,但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久违的冬阳却露出头来,将煦暖的阳光明媚地洒向大地。

  我说的是癸卯年腊月初三。这天,成都喜迎一位老人110岁的上寿华诞。“清阳曜灵,和风容与。”人们的心情也因之而怡然。

  这不是一位普通老人的上寿,而是一位著名作家的上寿,是一位传奇人物的上寿,是一位高洁之士的上寿,是一位人中之瑞的上寿。

  这位老人的故事很精彩。

  这位老人名叫马识途。

  马识途是一位历浪卷惊涛,伏清白无惧,虽九死不悔的革命者,越日溟溟,风泠泠,却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异景如虹,造化明明。他既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定慧奇巧,笔力独扛,其小说两次被改编成电影,其中姜文改编后题名《让子弹飞》的电影,票房更是在当年打破纪录。他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练习书法有105年,书法作品有着“无法即法,是为至法”“于有法中求无法耳”的气质。

  马老的经历,知之者众。关于马老,我还知道一些发生在他身上、令人感动而又人所未知的故事。这些故事动心耀目,“知天修福惠,如日莹光辉”。

  马老今年满110岁,此上寿之喜!其“达识逢堪笑”“清风摇圣境”的高度令人羡慕。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很多人想知道答案。

  其实马老的长寿秘诀并不复杂,是每天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吃过早饭后坚持适当活动,以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光靠这些还不够,还有更重要的“达观和信仰”。所谓“考幽明于人神兮,妙万物以达观”,谨记“随缘皆自在”,“何患不期颐”?

  马老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全的人生观,才有健康的养生观。要保持健康,最好的良药便是愉悦的心情,无论面对酸甜苦辣,对生活有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

  马老在其所写《长寿之道三字诀》的文章中,便强调“能知足,品自高……知天命,乐逍遥”。

  马老一生历事甚多,且命运多舛。这不仅体现在他当年身为地下党时过着危如累卵,生命攸关的生活,即使在和平时期,他所历的风雨也与别人大有不同。

  少有人知道,马老曾得过两次癌症,并成功逃脱死神的魔爪。

  面对癌症,马老笑而傲之。自己当年做地下工作时什么样的敌人没见过,想想就知道,这些敌人有多可怕!偷偷袭来的癌症,当然也是敌人,但癌症这种敌人跟当年面对的敌人,怎堪相提并论?就算癌症再凶残,也不能比当年自己所面对的敌人更凶残。因为当年一旦被敌人识破,丢命便是旦夕之事,甚至当场毙命。所以,他不怕癌症。

  去年冬,我受邀前往重庆与重庆市作家协会原主席黄济人、陈川,作家吴国红、许大立等人,一起出任首届重庆纪实报告文学奖的评委。终审作品期间,黄济人主席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马老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马老第一次做癌症手术之际。

  那是2001年。由于马老平日工作太忙,没太注意身体发生的变化,直到身上浮肿,肌肉乏力,感觉不适,才去医院检查,结果被查出一只肾出现衰竭。

  这可是大事啊!

  医院在组织相应科室权威医生对马老的那只患癌之肾进行会诊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病情严重,必须立即施行手术,摘除坏肾,不然癌细胞转移,后果很严重。

  要做手术,就需要病人家属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然而因为马老是大名人、老革命、四川宝贝,并且已是86岁高龄,要做手术,风险极大,极有可能躺上手术床之后就再也下不来。其手术之事,事关重大,故而谁也不敢签字,谁也不愿意签字。

  手术时间又不能拖,这可怎么办?

  大家一筹莫展,焦急顿足。

  知道事情原委后,躺在病床上痛苦不堪的马老便微笑着对主刀医生说:“吃了五谷生百病,没什么可怕的!医生同志,没人敢在我的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那就让我自己来签字吧。”

  主刀医生和护士,以及马老身边的亲人、同事、领导等看了看马老,最后还是将手术知情同意书递给了他。于是马老用颤颤巍巍的手,在手术知情同意书家属签字处签上了字。

  主治医生接过马老签字的手术知情同意书之后,看到马老的签字先是一愣,继而先前凝重的表情突然消失了。不仅如此,脸上还挂起了笑容。他对马老说:“马老,您这样签字,那我就放心了。您也请放心,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为您做好手术!”

  主刀医生脸上表情的变化,让周围的人感觉莫名其妙。当主刀医生看到自己身边马老的领导、同事、亲人奇怪的表情之后,便将手中马老签名后的手术知情同意书递给了他们。大家一看,脸上的表情也都顿时轻松了许多,因为马老签的名既不是其创作文学作品时的笔名“马识途”,也不是他的本名“马千木”、化名“马千禾”,而是“死马当活马医”。

  大家本来凝重的表情变得释然的原因是,主刀医生看到马老的签字后,心里的压力顿时小了许多。同时,面对近在眼前的死神,马老如此乐观泰然,相信他一定能够越过鬼门关。

  果然,几个小时的手术很成功,马老身上那个衰竭的肾被摘掉了,马老也顺利醒来。之后马老不仅打破了医生给出的不敢想象的可怕结论,完全康复,活力如初,而且通过检查发现,他身上的癌细胞竟然完全消失了,直接创造了生命奇迹。

  黄济人主席给我们讲这个故事之时,我们都笑了。然而笑过之后,却又非常感慨,非常感动,也非常敬佩。马老的心态太好了,难怪他连癌症都能战胜。

  自此,马老身体里便只有一个肾。乐观的他因此时常自嘲成了“孤圣(肾)人”!

  事实上,马老不仅战胜了第一次癌症,还战胜了第二次癌症。

  那是2007年,他又被查出身患癌症,不过这次癌症不是肾癌,而是肺癌。

  有一种说法,说癌症患者的人生走向约有3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被癌症吓死;三分之一被各种并无多少特效的医药、疗法治死;三分之一处之泰然,该吃便吃该喝便喝,该干啥干啥,结果癌症竟然消失了。

  是的,“信心终是实,如日莹无欺”。在马老面前,癌症就是一个敌人,只要自己有着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病魔、战胜敌人。马老说,在他的生活“字典”中,从来没有“投降”两个字。

  马老是一个乐观且坚强的人,第一次面对癌症,他自书:我行我素,无愧无悔。

  第二次面对癌症,他与病魔抗争的方法就是坚持写作,在病房里写出了《夜谭十记》的续集《夜谭续记》。

  马老的养生观,正应了宋代诗人龚明之《期颐堂》所言:“不服丹砂不茹芝,老来四体未全衰。有人问我期颐法,一味胸中爱坦夷。”南朝宋罗含《更生论》亦云:“达观者所以齐死生,亦云死生为寤寐,诚哉是言!”

  马老经历过太多风险、苦难,有时甚至生命攸关,但他无不乐观豁达,若无其事,并最终化险为夷。他的人生观是4句话,即“尽心尽力,无愧无悔,我行我素,洁来洁去”。

  除此之外,马老的长寿秘诀还包括在长期坚持读书写作的同时,练习书法。他说,这个过程不仅能使自己身心愉悦,还能活跃大脑皮层,减缓其衰老。

  马老习书法,自5岁临写汉碑始,迄今已有105年。在他一幅名为《告白》的书法作品中,是如此告白的:“余自幼学隶书,临摹汉碑及诸名帖…… ”

  马老不仅功成名就,对生活的态度乐观积极,对他人,尤其是对晚辈的关爱也是一般人不能比的。

  记得马老的作品《盗官记》被姜文改编成《让子弹飞》之后,该片上映期间我曾几次去马老当时位于成都市指挥街的家采访他。老人家不仅热情地接待了我,而且对我所赠书写中国探海工程“蛟龙”号深潜器的研制、实验完全过程的长篇报告文学《探海蛟龙》一书给予充分肯定。继而,马老提笔在该书扉页上,题写了“开卷有益”4个字。不仅如此,他还拿过我的采访本,翻开崭新一页,在其上题下“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9个字,以勉励我。

  在我感激得不知所措之时,马老又执意赠送了一幅书法作品给我,以表其意。

  这是一幅魏碑体的书法作品,其所书内容是:“室雅何须大,书好不在多”。

  这句话源自郑板桥之诗:“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该诗之前两句,本用于赞美居室。意即居室在于高雅,不在于大小;花朵在于芬芳,不在于多少。马老将“花香”改为了“书好”,对我勉励及扶掖之意一看就明白。说真的,我十分感动!

  不过,我心里虽然狂喜不已,但是也非常明白,这是宽仁博爱的马老在鼓励我、膏泽我。

  令我感动的事还不仅于此,马老在展示了他赠送给我的书法作品之后,又叫我手执展开的书法作品与他合影,以留作纪念。

  事实上,马老不仅膏泽我,还同样以书法作品膏泽扶掖其他后学——他自2014年始,便借自己书法展的机会,义卖自己的书法作品,并将义卖所得款项捐赠给母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马识途文学奖”基金库,由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代管,以资助四川大学一批爱好文学的贫困学子,并已先后捐助款项近400万元。

  今天,马老不仅创造了110岁贤者生命不老的人间尊者之上寿传奇,更书写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优秀作家百年长青的创作佳话。

  人瑞马老是幸福的。他“知天修福惠,如日莹光辉”,了解天命并修行积德,生活得犹如明亮的阳光照耀。有马老如神仙般地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幸福。

  因为古人云,海内乐业,天地淑清。天符既章,方使人瑞又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文学梦,无关年龄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