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国极地科考船成功救援遇险船只,不是第一次!

发稿时间:2023-11-14 17:45:00 来源:雪龙探极微信公号 中国青年网

  2023年11月,正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于北京时间11日傍晚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圆满完成对一艘求救船只和4名船员的救援。

  可还记得,10年前执行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冒着使自身陷入困境的危险,成功解救俄罗斯籍船只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52人,2020年12月17日,澳大利亚戴维斯站一名队员由于健康原因需要紧急撤离,中美澳三国联手展开极地营救。

  一次次科考途中义无反顾的营救行动,充分彰显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2023年11月

  11月11日,考察队将求救船只转移至“雪龙2”号。 新华社记者 周圆 摄

  北京时间10日10时55分许,“雪龙2”号航行至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驾驶台值班员发现一艘小船上有人不停挥舞衣服发出求救信号。“雪龙2”号立即采取减速停船措施,积极实施救援。13时40分许,“雪龙2”号左舷靠上求救船只,并将其固定至舷边。通过沟通获悉,船上4人均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渔民,因燃油和蓄电池电量耗尽,船只失去动力且无法对外联络,已漂泊近9小时。

  11月10日晚,在“雪龙2”号驾驶室,考察队和求救人员沟通。新华社记者 周圆 摄

  11月10日晚,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中)部署工作计划。 新华社记者 周圆 摄

  考察队为对方提供食物以及柴油等,并为其蓄电池充电。但求救船只多次尝试启动发动机均未成功。鉴于两船大小差异过大,“雪龙2”号拖运该船安全风险大,经报告国内有关部门后,考察队决定“雪龙2”号原地陪伴,并积极协调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巴布亚新几内亚海上搜救中心以及当地救援组织和求救船员家属。后来,因当地救援船舶无法到达,考察队决定将求救船只转移至“雪龙2”号,并运送至既定海域。北京时间11日傍晚,考察队成功将求救船只和人员转移给当地接应船只。

  11月11日傍晚,考察队将求救船只和人员移交当地接应船只。新华社记者 周圆 摄

  2013年12月

  救人要紧

  2013年12月24日凌晨5时02分,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安静的船舱里,突然响起电话铃声。“Mayday”是国际一级求救信号。最高等级的海上求救信号!船长王建忠从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俄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冰海,74名船员和乘客危在旦夕。

  中国“雪龙”号是距它最近的船只,约600海里。王建忠的第一反应是:“救人!”这是国际海事规则和人道主义救援原则,但凡有过航海经历的人,本能反应都是救援!王建忠和领队刘顺林一边给国内打报告,一边着手援救做准备。中国国家海洋局很快批准了救援行动,同时提出要求:要确保我人员及船舶安全。

  冒险穿越西风带

  “雪龙”号迅速向东南调整航向,以最大航速驶往俄船被困海域。法国“星盘”号也加入了救援行列。一场国际极地大救援就此拉开帷幕,世界各国媒体的目光迅速聚焦到了遥远的南极。

  出发没多久,“雪龙”号就面临一个选择,一个西风带气旋中心盘踞在航线上,是直穿还是绕道?“魔鬼西风带”是海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走海路去南极,它是必经的一道“鬼门关”。为了节省时间,经过认真评估,“雪龙”号决定冲过去。

  2013年12月27日,中国“雪龙”号和法国“星盘”号几乎同时到达俄船只被困区域。

  随后传来一个坏消息,“星盘”号因为补给不足,主机故障,无力破冰而退出救援。也有一个好消息,破冰能力更强的澳大利亚“南极光”号已经加入救援行列。但“南极光”号远在八九百海里之外,即便以最快速度赶来,也要两三天时间。

  “雪龙”号决定先单兵突进,但冰情完全超出了预期。“雪龙”号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挺进茫茫天地间……12月28日,“雪龙”号到达距离“院士”号6.1海里处,但它再也无法继续前进……1月1日下午4时许,“南极光”号也在距离俄船10海里以外的海域受阻。至此,破冰救船的计划彻底搁浅。利用直升机救人,成为唯一的选择,而拥有直升机的,只有中国“雪龙”号。

  “雪龙”号上,一个紧急会议正在召开,只有一个议题,是走,还是留?走是常理,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才可能施救。

  经过评估,1月初,是南极的夏季,整个南极的海冰开始消融,即使暂时被困,脱困也只是时间问题。“雪龙”号慢慢调转船头,再次冲向俄船方向。后来刘顺林时说:“从后面遇到的情况来看,这或许是个错误的决策,因为它让我们也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但现在想来,我不后悔,相信船上所有人也都不后悔。”脱困后,俄籍船长谢廖夫给“雪龙”号写来了一封长信。信里说,“那几天,船上所有乘客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跑去驾驶舱,看看中国船还在不在。碰到天气不好,能见度差,看不到中国船时,大家就会感到很绝望……”

  “雪龙”号的破冰能力是1.1米,而当时的冰厚度已达3至4米。第二次救援,也以失败告终。

  迎来转机

  在飓风、巨浪中,在冰雪守望中,三船相对,迎来了2014年的第一缕晨光。正在一筹莫展时,接到中国国家海洋预报中心的天气预报说,1月2日天气将有所好转,救援海区的风速会减弱到8米/秒以下,能见度会提高到20公里。

  刻不容缓!2日上午8时,南极刺眼的阳光直射在冰面上。上午9时,救援队先派海冰工作组乘坐直升机,前往两船附近的冰面选择降落地点。在“南极光”号附近的海冰尝试降落时,险情发生了。轮式的直升机,悬停时一定要保持平衡。浮冰上积雪很厚,悬停本身难度就高;再加上螺旋桨巨大的升力带起了漫天雾雪,严重阻挡了飞行员的观察视线,飞机左轮没能落入雪中,打了个趔趄,差点侧翻。幸亏飞行员迅速反应,一把拉起操作杆。随后,救援队员将木板扔上浮冰作为支撑点,可万一螺旋桨的旋翼吹起了木板,也可能导致机毁人亡。飞行员小心翼翼反复地尝试着。

  1月2日下午2时30分左右,“雪龙”号上的“雪鹰12”直升机经过6次飞行,成功将俄罗斯船上52名乘客转移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上,完成了这场难以置信的国际大救援。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已经排除沉没危险,也许是在“雪龙”号精神的鼓舞下,22名俄籍船员最终选择了留守。同时,“雪龙”号也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守候“院士”号!我们可以保证,你不走,我也不走,共同进退!在船长驾驶台对话频里,先后传来“院士”号和“南极光”号船长激动不已的谢意:“感谢‘雪龙’号!” 一位不曾谋面的乘客写了一首长诗:“感谢把自己置于危险中解救我们的中国朋友……”

  “雪龙”被困

  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刘顺林和王建忠却不敢松口气,眼下“雪龙”号已经被团团围住,以自身的破冰能力,要想突围困难重重。1月3日,中央领导在国家海洋局的报告上批示,肯定救援行动,要求不惜一切代价,保障“雪龙”号自行脱困。海洋局紧急成立指挥中心,各路专家汇集,为“雪龙”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强大后援。

  船员德子回忆说,“我推开窗户,两座冰山夹击着我们的大船,冰山估计有5米多高,我能清晰地感觉到冰山在拍打着船身……去洗脸时发现,毛巾、牙刷都散落了一地。一夜的颠簸,船上的小物品撞击着舱壁,不断地发出声响,大家都没睡好。”4日早晨,船外一片阴沉,原来,船的右侧有一座两层楼高的冰山,能见度不足300米。“雪龙”号完全被困在一片白色沙漠之中。5日,情况更坏。王建忠看到了此生最难忘的场景,布满浮冰的海面,突然像涌动的流沙,大大小小的浮冰沸腾起来,以几节的速度向前,向前。最快的时候甚至达到了四五节,“就像一条湍急的冰流直接向我们直冲过来。远处的冰山,越来越近。不是我们的船在动,而是大冰山一座座往下走”。6日下午开始,一直劲吹的东南风风力开始减弱。7日凌晨,风向转成了西北偏西,并逐步增强,最大达到了5级左右。“雪龙”号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风向的突然反转。

  7日凌晨,随着风向的反转,王建忠发现海里的冰情慢慢发生了变化——船的西侧,原本堆积着海冰的区域在渐渐扩散,这意味着浮冰已经松散,并开始向东漂散。“雪龙”号兴奋了起来,突围紧急会议决定:调头,向东突围!“雪龙”号船长167米,转向需要两倍的距离,左转,有可能发生“骑”在冰山上卡住的情况。唯一的选择,右转调头。然而,要实现完全转向,的确难上加难。谁知道什么时候风向再次调转?为了万无一失,“雪龙”号上的专家、教授、船员一齐上阵,手持红外线测量器,在寒风刺骨的外甲板上精心测量着附近的每一块浮冰,面积、距离一一登记在册,统一编号。

  7日凌晨4时45分,“雪龙”号再次展开脱困行动,首先是打散周边的小浮冰,冲撞和切割大块浮冰,一点点转向,第一次转5度,第二次转10度……外甲板上,所有人各司其位,随时通报,为驾驶室操作提供准确参考。“那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精神必须高度紧张,为躲闪大浮冰,不间断地计算距离。”船长说,“我每发一个指令,都关系一船人的命运。”就在我们奋力突围的时候,传来俄船成功突围的消息。17时20分左右,“有如天助”的“桥段”再次上演了。转向80度左右的“雪龙”号船头,突然梦幻般地闪现出一条宽约10米的水道,10米、15米、20米,水道越来越宽……机不可失,也不容有失,“雪龙”号开足马力,大约30分钟后,前方豁然开朗,零星浮冰迅速向两边闪开、闪开……“冲出来了!”一天一夜没合眼的王建忠把多日来的郁闷一嗓子喊了出来。船舱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队员们拥抱在了一起,喜极而泣。此时的王建忠整个人虚脱了一般,他告诉大副:“你来指挥吧,我站不住了。”领队刘顺林把王建忠送回房间休息,自己守在门外,刘顺林知道,这时的王建忠不能有任何人去打扰。

  后来,“雪龙”号陆续接到了很多被救乘客写来的感谢信,船长都一一回复。“我们都是地球村人,在南极能够碰到,是一种缘分;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伸出援手,是一种造化。”“雪龙”号的人说:“从南极回来的人,都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放下,只有懂放下了,才能感受到最珍贵的,那就是人和人、人与一切生物之间纯洁而高贵的情感……”

  2020年12月

  2020年12月17日,澳大利亚戴维斯站一名队员由于健康原因需要紧急撤离,澳大利亚南极局向正在南极执行任务的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请求帮助。考察队紧急制定了包括指挥、通信、导航、飞行、保障、防疫、应急等内容的专门援助方案,利用“雪龙2”号船载直升机“雪鹰301”成功协助澳大利亚戴维斯站完成该名队员撤离。

  2020年12月20日, “雪鹰301”由中国南极中山站飞行110公里至澳大利亚戴维斯站,将澳大利亚5名航空地勤人员及558公斤物资从戴维斯站区运送至37公里外的戴维斯站冰盖机场。

  12月24日凌晨,“雪鹰301”再次从南极中山站出动,克服了30节风速的不利气象条件,将澳大利亚戴维斯站两名队员送至戴维斯站冰盖机场,转送至美国派出的固定翼飞机(BT-67);BT-67飞机起飞后,“雪鹰301”将20日送至戴维斯站冰盖机场的5名澳大利亚航空地勤人员及物资运送回戴维斯站。

  南极考察科学意义十分重要,但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唯有各国的南极考察活动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方能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命运与共的国际合作精神。

  2009/2010年南极度夏期间,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南极中山站一名队员工程作业时受伤,澳大利亚派出飞机协助紧急撤离。

  2010/2011年南极度夏期间,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内陆考察队一名队员突发高原反应,澳大利亚派出飞机协助紧急撤离。

原标题:中国极地科考船成功救援遇险船只,不是第一次!
责任编辑:张毅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