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韩飏 记者 王亦君)“部分餐饮商家强制推行扫码点餐,不提供人工点餐服务,致使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因使用智能手机不便而无法正常消费用餐。”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助推公共场所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切实维护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合法权益。
2023年2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收到“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的线索后,决定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调查。检察人员组织部分“益心为公”志愿者同步检索可能存在强制扫码点餐情形的商家信息,经汇总定位后逐一走访调查,共发现12家餐饮商家存在不提供人工点餐、点餐前须关注商家微信公众号、注册时收集手机号码等情形。
5月23日,渝北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从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领域研究的3名西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作为听证员。
听证员一致表示,强制扫码点餐问题侵害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合法权益,同时危及众多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消费者自身维权难度大,应督促行政机关推动整改。
5月29日,渝北区人民检察院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重庆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向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对商家强制推行扫码点餐、侵害消费者权益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查处。同时,渝北区人民检察院结合查证事实,与渝北区酒店餐饮行业协会进行座谈交流,建议开展餐饮行业自律规范工作。
渝北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对涉案的12个餐饮商家立案查处,责令商家规范使用扫码点餐,保留纸质菜单并提供人工点餐服务;针对强制扫码点餐和不提供纸质菜单等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对全区餐饮单位进行排查,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20份,约谈企业10家。
渝北区酒店餐饮行业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电子宣传屏等载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餐饮行业内部形成规范共识。
办案检察官表示,扫码点餐是餐饮行业推动消费升级、降低经营成本的创新举措,但可能影响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合法权益。本案中,检察机关借助“益心为公”志愿者,有效融合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做实调查取证工作,提高检察监督的精准性,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职整改,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和个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此外,针对药品说明书文字设置缺乏国家强制性规定及标准,但人民群众普遍反映不符合清晰易辨标准、影响用药安全的问题,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推进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切实保障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生命健康安全;针对车站无障碍设施损坏致使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出行困难的突出问题,铁路运输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职,推动铁路企业依法维修保养,维护特定群体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合法权益;针对消防报警紧急呼叫系统未开通文字报警功能、影响听力、言语障碍人士自主呼救的情形,检察机关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完善消防报警系统无障碍功能,切实保障听力、言语障碍人士的生命财产安全。
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不同,对应的监管责任主体就不同。检察机关发现无障碍环境建设中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督促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尽责。行政机关拒不纠正违法行为或不履行法定职责,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对于行政机关穷尽法定监管职能,仍然无法修复受损害的公共利益的,特别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涉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违法行为,检察机关可以依法对民事违法主体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以鲜活的案例发挥司法引导功能,从而树立全民尊法、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