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10月8日,首届北京评论家论坛在北京十月文学院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走向广阔世界的批评实践”,旨在探讨当代文艺批评与时代广阔精神生活的联系。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文学介绍,北京出版集团拟创办《北京评论》,对标国内外知名评论杂志,实现文学创作、文学出版、文学评论良性互动。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表示,文艺评论在整个文艺创作链条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评论应该深度介入创作,去引领和影响创作。“北京当前缺乏一个重要的评论载体,去发挥对文艺生态的权威引领作用,希望《北京评论》能够依托首都的优势资源,营造山清水秀的文艺环境。”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认为,评论杂志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评论,还应该成为一个文化对话的平台,敢于提出问题、概括问题、讨论问题,才能为当代文艺的多元发展提供真正有意义的讨论空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区分了有效的批评和无效的批评,认为应当在善意和欣赏的前提下,坚持批评的专业性,保持必要的高度和深度。而且要注重“批评学”自身的理论建设,倡导好的批评风尚,促进多样化批评文本的形成。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监事长孟繁华认为,评论期刊可以朝着“大文化刊物”的方向发展,广泛地参与到各文艺领域问题的讨论中。因此,选题的问题至关重要,除了选题以外,文风、文体都要有创新和变化,始终保持和现实的紧密关系。
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谢有顺认为,这份刊物也应彰显一种“从我开始,重建标准”的气魄,不拘于当下的文艺评论秩序,办一种新的评论刊物。一方面要团结自己的作者队伍,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有潜力的青年批评家。
本论坛是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重点活动之一,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杂志社、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基地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