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实习生 曾航 陶思阅 从第一锅“仔姜焖鸡”到8家“山城香兰”店,傅杰用了两年时间。4家店铺开在重庆、另有4家分别在河南南阳、河北沧州、新疆乌鲁木齐和甘肃兰州。虽然在天南地北,它们共同点都是“店小,经营面积200平方米以内”。
傅杰今年刚满30岁,他通过在集镇赶场摆摊观察、体验了半年,以“仔姜焖鸡”单一品类投身餐饮业。第一家店在2021年6月开张,傅杰相信创业者有担当就可以行稳致远。
“仔姜焖鸡”一道主要用嫩姜焖制鸡肉的菜,傅杰两年前第一次吃到时,鲜辣爽口的味道把他带回了童年——每年暑假回到农村外婆家,他都会和兄弟姐妹们把外婆散养的鸡“扫荡”一空。外婆经常会做一道仔姜烧鸡。外婆去世后,傅杰再也没吃到过那种味道。他找到做菜的“大师傅”请教,产生了创业的想法。
傅杰初中毕业后在工地上烧过电焊、做过小工,开过生产下水管道的工厂,当过批发农产品的商贩。2020年,他准备沉下心做一份“开小店”的长期事业。
傅杰开始赶场——用3980元从二手车市淘到一辆面包车,在乡镇的集市和夜市摆地摊,卖卤烤鸭、卤菜、钵钵鸡等小吃。为了占据市场里的“黄金位置”,傅杰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下午4点钟出摊跑夜市。他觉得摆摊是跨行创业时,了解一个行业的最直接的方式。
他为仔姜焖鸡店取名“山城香兰”——“香兰”是他外婆的名字。
开业第一个月生意很好。由于菜品及口味单一,经营三个月后,店里已经亏损二十多万元。傅杰回忆说,消费者都有一个猎奇心理,“新鲜劲儿过后就平淡了”。傅杰和合伙人产生分歧:合伙人坚守一道菜不变的口味,而他认为消费者每年的口味是不一样的,一个好的产品一定要跟着市场的变化去做调整,例如,五六年前消费者喜欢吃的辅菜是芋儿、土豆,但是今天消费者更喜欢吃香菇、竹笋,“我们死守的是对品质的追求、匠心的追求,而不是所有都不变”。
合作伙伴离开后,傅杰开始单干,及时调整、研发了多种口味,并将底料和配料实现标准化。如今,傅杰的8家小店非常红火,并带动了上游农产品的发展。
傅杰和重庆市南川区的笋业公司合作,收购当地有名的“雷笋”;天气热时,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到城口县收鲜笋;在他的万盛老家,开辟了100多亩竹笋基地、土鸡养殖基地。
据统计,单个门店一个月大约要消耗2000斤仔姜、1000斤竹笋,客流量排前列的重庆新牌坊店、万盛店,每个月可以使用700-800只鸡。
与许多传统餐饮业者不同的是,傅杰的餐饮店只采用“小店模式”,他认为,“近三年,餐饮行业一些规模大的店面,许多没有撑住。”傅杰说,小店运营成本低,餐饮业反而是小店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强。
傅杰现在的主要工作是“跑门店模型”,核心的产品打开市场后,扩大规模是发展壮大的必然之路。他并没有无序扩张,开设的店面包括商场店、社区店、临街店和混合型店等类型,还计划探索纯外卖店、外卖加快餐店,他希望在本地探索出成功的商业模型后、以后在其他地方落地,“少踩雷”。
傅杰喜欢把店里热闹的场景拍成短视频发到网络,吸引了许多创业者交流,他经常参加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团委组织的企业家交流会、培训会,他自知文化程度不高,希望多渠道学习创业知识和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