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今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加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全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能力。
儿童精神科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最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分别为:多动症、焦虑、对立违抗、抑郁症和抽动症。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特殊的身体发育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家长忽略。多动症被认为是简单的活泼好动,焦虑、抑郁、对抗情绪则被认为是青春期叛逆,过段时间就好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首席专家 郑毅:其实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跟整个人群的心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儿童的问题会影响到成年。所以我觉得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特别需要我们社会来关注,因为误区非常多。
专家呼吁,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将预防关口前移,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医疗机构协同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早识别 早干预 早治疗
专家介绍,儿童青少年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老师要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全方位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首席专家 郑毅:我们的生活交往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孩子们在一起,你追我打地互相玩,互相有规则有秩序的这样的一些游戏,现在基本上都是关在家里自己学习,所以他不懂得规则性的这些东西,一有竞争压力,他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还有很严重的就是睡眠的不足,学习压力过大,而能力方面培养不足,所以这种不平衡才是导致孩子承受能力差的最重要的原因。
专家介绍,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有两类原因,一个是个体内部特质,一个是环境因素。
个体内部特质
儿童青少年要面临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自尊水平的维持等多项任务,所以容易情绪波动、自尊水平不稳定,部分青少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遗传因素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神经发育障碍,如孤独症,多动症等,家族聚集性明显。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不良的生活环境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发生的重要外部因素。在家庭生活方面,不健康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不良的家庭功能是儿童青少年抑郁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学校生活方面,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睡眠不足和过度使用电脑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相较于普通学校,重点学校的儿童青少年更可能出现焦虑,这与教师和家长对成绩的期望更高,同伴竞争激烈有关。
专家介绍,目前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到2022年底,我国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
(总台央视记者 牟媞媞 聂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