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今天,记者从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板(以下简称“大创板”)获悉,截至2023年9月8日,大创板挂牌展示企业累计达到301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38家,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注册资本超21亿元。大创板企业累计融资额超7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6000人。
为完善首都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激励和扶持毕业生群体在京创新创业,2016年6月30日,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力社保局”)、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北股交”)共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海淀区人民政府协建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和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板正式启动。
大创板依托北京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定位,将服务的重点定位在毕业未满5年的毕业生(含留学归国人员)创业企业。在企业上板前,大创板即充分调研其发展情况并收集企业融资需求,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解决方案。2022年,北股交联合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私募股权VC基金顺禧基金共同设立“北京市大学生创业青藤计划”,助力企业融资,帮助更多学生创业项目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企业“上板”及后续发展中,北股交联合市人力社保局等相关单位从基地建设、业务培训、企业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帮扶企业成长壮大。
近年来,大创板企业在市场规模、公司数量、融资规模等方面,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企业活跃度与吸引力与日俱增。大创板企业集中分布在芯片半导体、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硬科技行业。在企业核心团队高校分布方面,大创板企业核心团队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双一流”国内名校和港澳台及海外知名院校企业占比接近50%,其中80%以上是京内高校。在企业融资方面,成功获得股权或债权融资的企业接近100家,占比3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股权融资金额亿元以上企业有30家,其中金额在1亿元(含)至2亿元的企业13家、2亿元(含)以上的企业17家,集中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能源、商业航天等领域。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也是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学生创业往往面临融资渠道狭窄、中介服务成本较高且缺乏精准适配性、人才流失严重、政策获得感不强等问题,创业之路艰辛且漫长。大创板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持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提升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激励和扶持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在京创新创业,大创板将秉承初心,砥砺前行,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政策服务和专业化资本市场服务,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激活市场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