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新玲)孤独感、自卑感、心理压力等因素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行为有着显著影响,这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研究员一项研究的结论。9月7日,在“新时代教育的转型”研讨会上,她向与会者分享了这项研究的相关数据和结果。
她的这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五年来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社交软件、网络游戏等产品的相关调查研究数据。2018—2022年,这五年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4年级至12年级的中小学生。
孙宏艳所做《心理因素对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常有孤独感的未成年人,每天使用短视频时间更长。经常有孤独感的未成年人每天使用短视频4小时以上的比例为6.2%,从没有孤独感的未成年人每天使用短视频4小时以上的比例为1.4%,二者相差近五个百分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经常看短视频的比例不断增长,2020年较2018年增长了8.8个百分点。
经常感到心理压力大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为72%,从没有感到心理压力大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为56.4%,二者相差15.6个百分点。同样,经常感到心理压力大的未成年人每天使用短视频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比例为4.2%,从没有感到心理压力大的未成年人每天使用短视频在4小时以上的比例为1.3%,二者相差2.9个百分点。
这项研究还发现,未成年人的学习成绩、学习期待、学习压力等对网络使用行为也有较大影响,同时,个体是否对未来有目标也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行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19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比例更高,比正常使用网络的未成年人高出26个百分点。然而,2020年调查发现只有六成多未成年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五年前相比减少了十个百分点。
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家庭养育中的很多因素不仅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用网行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和2022年调查显示,家中经常有家长唠叨、各自上网不交流、大人不尊重“我”、父母上网更频繁等情况的未成年人,使用社交App、刷短视频的比例更高。
因此,孙宏艳提出,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习惯,要关注他的生活、心理,还要关注他的家庭教育方式。具体包括关注未成年人的学习压力与学习期待,关注同伴交往和社交技能,关注未成年人的课余生活和闲暇安排;关注未成年人的未来目标和健康人格;关注未成年人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
“新时代教育的转型”研讨会是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研讨会上同时对即将出版的《2022年中国教育观察》一书进行了内容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