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实习生 李金晴
时隔十年,北京地坛书市回归。9月8日至18日,在为期十一天的时间里,“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将给北京市民带来文化盛宴。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地坛书市人头攒动,品书活动高朋满座。
地坛书市承载着北京爱书人的集体回忆。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地坛书市曾经连续举办了20多年。逐渐地,地坛书市也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标志,成为北京市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图书文化盛会。重启的地坛书市是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配套活动之一,这一全民参与的阅读活动再次展示了北京浓厚的文化氛围。
北京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徐威介绍,本届书市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展场总面积1.5万平方米,设置8大专区350个展棚,208家参展商集中展示展销40余万种精品图书。阅读互动活动、阅读推广活动、签售活动、线上直播活动等近百场,为市民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浓郁氛围。
9月8日开幕当天,尽管北京下着小雨,但不少市民仍旧撑伞来赴这场久违的文化之约。
北京市民祁燕秋一早冒雨来到地坛,她说,地坛书市承载了她的青春,10年之后再来地坛逛书市,仿佛是在与10年前的自己相遇,“地坛书市一直是我年轻时候的文化活动,尤其求学时总会和朋友约着来淘书。地坛书市的回归也唤醒了我年轻时的记忆,希望书市能继续办下去。”
“久违”“赴约”是每个来地坛书市的老书迷的感受。除了中青年书迷,还有白发苍苍或坐着轮椅的老者前来淘书。张先生就是一位老年书迷,他说:“我来过地坛书市很多次,以前想买书的时候就想着来地坛。听说地坛书市重开了,我就过来了。”让张先生感受最深的是重归后的地坛书市升级了,“比如,今天的书市有满减活动,还有购物车提供,我推着买书很方便。”
这样的升级体现在方方面面。今年的地坛书市有几个关键词最为引人注目。
一是“社店一堂”,中央在京出版集团、各地方出版集团是本届书市的主力,宣传展示宣传最新精品力作,同时全国知名的老字号书店、主题书店、特色书店也加入其中,更好展示实体书店建设的丰硕成果。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工作人员王辰介绍,在这次书市中,书店的诚意满满,带来的书都是三联出版的书,其中有很多是市面上不再售卖的老版本,并且以全场五折价格销售。
第二个关键词是“京味浓郁”。 地坛是北京古都的九坛之一,至今已有470余年历史,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是传统文化地标式建筑,重启的地坛书市专门设置了北京文化展区,创办地坛文化讲堂,全景式展现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
比如全民阅读展区首次展示了集图书借阅、阅读体验、文化周边产品服务于一体的文化服务车等设备设施;特色文创展区就全面呈现了艺术品、潮玩、文具等国潮特色文创产品和故宫博物院文化工艺品,一些非遗体验吸引了读者驻足参观。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带来了部分博物馆藏品来与爱读书、爱文化的市民赴约。工作人员王成瀚介绍,在书市现场,市民可以近距离地了解“燕京八绝宫廷技艺”作品,还可以购买手工艺的文创产品,让市民对非遗技艺、非遗作品有更好更深的了解。
第三个关键词是“文化惠民”。今年的地坛书市开发专属扫码购小程序,向读者精准推送图书和提供代销服务,同时通过发放惠民券、与数字人民币合作、与文化惠民消费季联动等方式,给予读者最大力度的优惠折扣。
这样内容丰富、设计有诚意的回归,吸引了不少书迷,即使周末秋雨连绵,也抵挡不住读者的热情。
9月10日一早,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学生小王就来地坛淘书,这是她第一次来地坛书市,在社交平台上被种草后就决定来逛逛,“我主要是想淘一些古文类的书,相关摊位我全部看过了,书市很热闹,摊位多,活动也很多,能淘到比平时便宜很多的书。”
王辰说:“地坛书市历史悠久,年纪大的读者还是习惯来地坛这边淘书买书,这次书市和上半年朝阳公园书市相比人流量更大,有很多老读者过来,仅9月9日当天的销售额已经过万。”
今年的地坛书市不仅给予书迷精神食粮,还带来了绿色健康。在刚过去的周末,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大一新生们骑着共享单车,一路从学校向地坛公园骑去,成为北京街道上这条靓丽的风景线。 这是“我与地坛——骑行北京感受文化之美”大学生骑行活动,来自全国各地刚刚来到北京的莘莘学子,骑着单车欣赏北京的秋,穿过北京文化地标探寻到城市脉络间的人文精神。
据介绍,书市期间还举办百余场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例如“地坛文化讲堂”活动邀请陈镭等史铁生先生的好友,与刘一达、李建平、崔岱远、侯磊等名家和新锐,与读者一起分享史铁生先生的作品、经历、精神。书市期间的周末陆续开展“一日一主题”系列活动,分别推出十月文学月、京味文化、青少年阅读成长和线上平台4个主题日阅读文化活动,曹文轩、乔叶、张国龙、汪兆骞等众多著名作家将悉数到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