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国天眼”FAST揭秘黑洞“脉搏”

发稿时间:2023-07-28 12:30:00 作者:邱晨辉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近期利用“中国天眼”FAST,对著名微类星体GRS1915+105开展了高时间精度的长期观测,发现该星体的黑洞存在微弱的射电“脉搏”,周期约为0.2秒。

  这是国际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有望打开黑洞射电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新思路。该成果由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团队牵头完成,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中国天眼”最新重大发现揭秘黑洞“脉搏”艺术想象图。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论文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王培副研究员介绍,微类星体是银河系内由一颗中子星或黑洞与一颗普通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子星或黑洞吸积恒星的物质产生高温的吸积盘及相对论性的喷流,在观测上表现为间歇性或长期变化的X射线和射电辐射,是研究强引力场和相对论物理的宇宙天然实验室。GRS1915+105是一颗著名的微类星体,含有一个快速旋转的黑洞,并被观测到视超光速运动的射电喷流,是研究极端高能物理过程的重要样本。GRS1915+105自发现起近30年来,其黑洞一直具有丰富的X射线光变特征和间歇性射电喷流,但科学家对该黑洞喷流的动力学和快速光变的起源依然不清楚。

  在此次研究中,为揭开微类星体的相对论性喷流的神秘面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自2020至2022年利用“中国天眼”对GRS1915+105首次开展高时间精度的射电连续谱光变和偏振监测,并进一步利用“中国天眼”高采样和探测灵敏度优势,在2021年1月和2022年6月的两次观测均发现黑洞存在微弱的射电“脉搏”,该“脉搏”周期约为0.2秒。研究团队称,由于这个“脉搏”周期不稳定,而且大部分时间无法探测,因此称之为准周期振荡。

  该合作研究成果中,武汉大学田鹏夫、张平博士、王伟教授及国家天文台王培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国家天文台刘继峰研究员、姜鹏研究员、李菂研究员等是共同作者。

责任编辑: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