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等地遭遇强降雨,一些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应急值守、靠前指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
防汛救灾关系到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关系到一个区域的建设发展大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绷思想之弦、打起“十二分精神”,聚焦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发力,全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强化“人防”,提升防汛救灾的意识。防范自然灾害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深化思想认识,凝聚联防联控格局。要坚持把防汛救灾作为政治任务,加快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助力+党员群众参与”的工作合力,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切实将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上。要加强防汛救灾的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正面+反面”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和警示教育,推动防汛救灾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切实提升思想认识、杜绝麻痹大意。
强化“物防”,打牢防汛救灾的基础。一些洪水、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反映出,交通、水利、农业、通信、电力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在防汛救灾中还有一定差距。要深刻汲取防汛救灾事故中的惨痛教训,逐一排查风险隐患,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着力提升老旧危房防洪能力、城市排水防涝水平、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健全防汛救灾工程体系,切实在设施建设、物质保障、应急救援、队伍发动等方面,打好“提前量”,做好万全准备,真正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强化“技防”,增强防汛救灾的质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向大数据要资源、要效率,才能在防汛救灾中解放人力物力,真正达到精准高效、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强化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建设分类型、分区域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集成灾害风险快速研判、智能分析、科学评估等模型,能够及时准确对雨情、水情等气象数据滚动预报,着重提高局部强降雨、山洪、泥石流等预测预报水平,为群众在灾害发生前争取更多自救时间,切实提高防汛救灾的预判性、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