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军利
6月的灵渠,水量适中,水流顺坝而下,激起白色的浪花。灵渠相连的水道,即便是下过雨后,也能清晰见得水面下摇曳的水草。在灵渠公园里,周边的居民三三两两,或聚在树下聊天打牌,或迎着小风闲游散步。
在灵渠公园里,附近的居民在此纳凉休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军利/摄
千年前的人们不会想到,这条为了军事运输而修建的灵渠,不仅沟通了沟通湘江和漓江,也吸引许多人来此聚居,绵延至今。2018年8月14日,灵渠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今年2月21日,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灵渠博物院成功加入内河航道国际组织(IWI),让灵渠这条跨越千年的古渠再度得到人们的关注。
秦国统一进程中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解缙在《兴安渠》中这样描述灵渠。相传,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为统一岭南,于公元前221年命尉屠睢率兵50万,分五路军南征百越。秦始皇命监御史禄督率士兵和民夫在兴安县境内的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转运粮饷。
公元前214年运河建成后,秦军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粮草,迅速统一岭南,设置三郡,即桂林、南海和象郡。范围包括现在的广西、广东和越南北部。如今,灵渠附近的四贤祠还陈列着史禄的塑像。
在灵渠公园,讲解员为游客讲解“湘漓分派”的由来。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军利/摄
灵渠主体工程由人字坝、铧嘴、南渠、北渠组成,附属设施有泄水天平、陡门、堰坝、桥梁、水涵等。灵渠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建新介绍,为了保护人字坝的顶端不受洪水危害,古人在坝的顶端设置了一道长长的石堤,由于前锐后钝,形如耕田的犁铧,故称“铧嘴”,具有保护人字坝、分水、导航三重作用。
灵渠的修建者将渠道设计得蜿蜒曲折,以降低落差、便于通航,是弯道代闸原理在运河建设中实际运用的最早例证。“在航道上创设陡门,用于壅高水位、降低坡度,确保水量不均的情况下实现常年通航,是现代多级船闸的雏形,这一技术至少领先欧洲500年。”广西灵渠博物院特聘研究员陈兴华介绍。陡门曾被国际大坝委员会专家誉为“世界船闸之父”。如今,灵渠的军事价值虽已弱化,但其仍然发挥着独特的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价值。
灵渠文化要在青少年中传播开来
“传承保护好灵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灵渠的文化传承下去。”陈兴华说。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一批小学生讲解员身着制服为游客们介绍灵渠的历史与文化。在博物院拓片、剪纸等互动教学区,专业老师正在悉心指导前来游览的观众进行体验。
灵渠博物院在常设展的基础上,陆续推出面向年轻人的特色临时展览、免费讲解、文化讲座、文物鉴定、互动体验、教育研学等活动,每年持续与部门、乡镇、学校共同举办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知识讲座、文物研学、灵渠文化沙龙等,2022年度接待研学人员26万人次。
灵渠博物院与白石乡中心校开展馆校共建活动。受访者供图
陈兴华介绍,灵渠博物院主动与当地各中小学联系,创建馆校共建,不仅在博物院内开展各项研学课程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自2020年以来,陆续走进兴安中学、兴安镇初中、兴安县第二小学、实验小学、白石中心校等学校。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以及桂林旅游学院等高校的师生也曾多次到这里开展深入调研,近距离感受灵渠的精巧设计和历史文化价值,并畅谈灵渠的保护开发。
“灵渠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不仅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连接了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江田祥就《灵渠与岭南历史地理》开展通识教育讲座,帮助同学们了解灵渠在历史上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岭南边疆及岭南经济交流与文化民族融合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灵渠的生态环境保护、河道清淤等志愿服务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保护灵渠这座跨越千年的古运河。
合理利用灵渠资源,不搞过度开发
刘建新介绍,灵渠是古代连接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水上交通大动脉,它在促进岭南统一,巩固边疆,促进民族交融、文化交流、商贸流通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等方面均有重大贡献。直到20世纪40年代,随着桂黄公路和湘桂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其交通运输功能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其分水、灌溉、为漓江补水等功能依然存在,灵渠的美景也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灵渠。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军利/摄
来到灵渠,不少人都感到仿佛置身入“世外桃源”。“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清代诗人袁枚在灵渠留下《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一诗,形象地描绘了灵渠沿岸的风光。我国著名戏剧家熊佛西在其《漫记兴安灵渠之游》一文中认为,兴安风景最大的长处就是“平淡”,称“它好像是一位读过些诗书的乡下姑娘,不烫发,不抹脂粉……使人发生无限的美感。”
“平淡”也是灵渠保护开发的一抹底色,陈兴华认为要立足于保护灵渠本来面貌,合理利用其独特设计,不搞大开发,留住自然和历史的美感,保护好这颗“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
当前,灵渠博物院正在积极申办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探索古运河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