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同仁堂技艺传承人李宁:存心有天知

发稿时间:2023-05-16 07:1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李宁正在使用机器完成药丸制作。卢超/摄

  在北京同仁堂,有一位工作了20多年,至今依旧坚守在制药一线的女药师李宁。她是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亦庄分厂的员工,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从业24年,她用较真儿和韧性,完成了一次次的挑战,用坚持和热爱守护着中医药文化。近日,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你好,朋友”栏目采访时,李宁回忆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小时候家住大栅栏附近,李宁经常被家人派到同仁堂买药。中药味道对她而言,很香。所以1999年,李宁一毕业就来到北京同仁堂成为一名制药工人。

  当时李宁被分配到中药泛丸制作班组,接触西黄丸的制作。

  李宁幽默地说,别看每粒西黄丸个儿头跟绿豆差不多,但浓缩的都是天然牛黄、麝香这样的“精华”。要想让每粒药丸上药物成分均匀分布,全靠技师的手上功夫,首先要在药匾底部刷上粘合剂,然后将混合好的药粉抖落在竹匾上,接着以推、拉、摇、移的方式,有节奏地晃动药匾,让药粉裹在一起成为小颗粒。接着再洒粘合剂、铺撒药粉、晃动竹匾……操作原理类似摇元宵。

  李宁说,那时她每天都在摇药匾,摇得胳膊酸疼。但她下了班也在练习,瘦小的胳膊没多久就练出了肌肉,手上的水泡练成了血泡再变成了厚厚的老茧。用了两年多,她才完全掌握这一技艺。

  李宁说,从体力的角度来看,女性力量小,在制药中需要体力劳动时有些劣势,但女性有更强的韧性,也更加细致认真,弥补了体力上的不足,在工作中能够把药丸做得更精细。

  西黄丸属于黏丸,其原料黏性极大,按照以前的传统方式,成品率只有87%左右。李宁根据经验,制定出“少粉多用、勤翻勤动”的实验方案,精确计算每个工序所需要的药粉数量后再进行粉碎,粉好的药粉要尽量用完,降低药粉板结率,另外每天增加对阴干中丸药翻动的次数,减少粘连,这套方法使得西黄丸的成品率提高到了99%。

  2004年前后,她师傅退休了,班组的重担就压在了她的身上。正逢班组接到了六神丸的生产任务,原料全部都是细料,没有粗粉,对工艺要求极高。生产任务下来后,很多人都对班组能否顺利完成产生怀疑。当时20多岁的李宁心里那股不服气的劲儿上来了,她默默告诉自己“你们觉得我不行,那我必须得行!”一段时间的加班奋战,李宁和班组顺利完成了任务,得到了检测部门以及同仁堂集团领导的认可,一位领导说:“李宁,这才是我们同仁堂该做出来的药!”

  她一直记得师傅告诉她:“做药的永远想着吃药的。”同仁堂“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让她甘愿做默默无闻的制药人,守护千万个家庭。

  在这样的信念和执着下,李宁尊古不泥古,和团队一起实现了西黄丸机械化生产的突破。

  李宁说,刚入行的时候,同仁堂的西黄丸多是手工环节生产,生产周期较长,机械化程度较低,难以满足消费者的用药需求。2015年,团队开始研究西黄丸的机械化生产。当时的机器中有一个桨叶用于分离药丸,但对于西黄丸来说,药丸黏度高,生产过程中总会粘在桨叶上,于是李宁大胆改造设备,将桨叶去除,使得机器更适合西黄丸的生产。

  此外,西黄丸的成分中有很多易挥发的物质,在烘干过程中要避免高温,但阴干又需要较长的时间,于是李宁又提出低温流动的干燥方式,达到了在缩短干燥时间的同时而有效成分不衰减的目的。一整套流程下来,机械化生产西黄丸仅需5天左右,比原来纯手工制作少了三四天,大幅度提升了西黄丸产能。

  “我们虽然用机器提高了产量,但药丸的质量一点没打折扣。”李宁介绍,为了保证药丸的质量,团队从各个维度对药丸的有效成分进行检测,最终监测结果表明,完全符合要求。

  李宁说,20多年来,从她手上摇出的西黄丸能有几十万斤。她连续多年被聘为同仁堂首席职工,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北京市劳动模范等称号。2015年,以李宁名字命名的首席技师工作室挂牌成立。李宁有了更多的徒弟,也肩负起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这个重担。

  从学徒小李到李师傅,再到带头人,李宁在角色的变化中,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越来越重。“学徒的时候比较单纯,做好手里的事就好了。现在我要考虑如何把这项技艺传承好、发扬好。”

  带着这份责任,李宁对徒弟们严格要求,她根据每一个徒弟的特点为他们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要求他们谨记“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告诉他们要眼勤、嘴勤、手勤。李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能教给他们,“现在没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一说,我只想让他们都比我干得好。”

  李宁说,即使现在药丸进入了机械化生产,但中医药制作技艺的传承仍旧非常重要,“人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角色一定不可缺少,人有经验、对药有了解、能够完成对每味药的把控。更为重要的是,人是传承中医药文化重要的载体,也是发扬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李宁说,自己是幸福的,生在这个提倡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的时代,“对我而言,匠人不是一个称呼,它是一个实在的事情,要有坚持、执着,要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心,可能过程中会枯燥,但你掌握了它之后,便能享受到成就感带来的幸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实习生 赵梦依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同仁堂技艺传承人李宁:存心有天知
责任编辑:杨逸凡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