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从“水污染防治”到“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更名折射我国治水理念升级

发稿时间:2023-04-21 20:5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张艺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近日,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5%,比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我国从“九五”时期就开始制定“水污染防治规划”,记者注意到,刚刚发布的这一版规划首次表述为“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负责人解释说,从“水污染防治”,到“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名称调整彰显了生态环境部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科学理念,可以更好推动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2018年生态环境部重组后,根据职能,该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监督实施重点流域生态环境规划。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这些法规也对编制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作出了明确规定。

  规划名称变化背后,其实是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由以“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的转变。

  由此,新版规划共设置了11项指标,其中,3项为约束性指标,8项为预期性指标。

  3项约束性指标集中在水环境方面,包括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消除比例,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8项预期性指标包括,达到生态流量要求的河湖数量、恢复“有水”的河流数量、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长度、以重现土著鱼类或土著植物为目标的水体数量等,主要涵盖了水资源、水生态方面,有利于引导地方加大水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该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水生态保护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但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要求仍有不小差距,比如,水环境质量改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水生态破坏问题凸显;河湖生态用水保障不足;水生态环境风险依然较高等。

  对此,规划也明确,为达成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需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这位负责人说,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要健全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强化流域污染防治和系统治理,推进地上地下和陆域海域协同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规划还明确了“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工作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力争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带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推进。

原标题:从“水污染防治”到“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更名折射我国治水理念升级
责任编辑:白珂嘉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