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考虑农资市场价格走势和农业生产形势,中央财政近日下达资金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统筹支持春耕生产,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和人民生活,只有牢牢把“饭碗”端在手上,人民群众才会安心,建设发展才会底气十足。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落实好。民以食为天,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一切利民惠民的政策和成果都会成为“空中楼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盯住抓、抓到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2021年增加368万吨(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坚持“稳”字当头,严格落实省长“米袋子”责任制和市长“菜篮子”负责制,构建粮食生产、收购、加工、存储等全流程监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始终确保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仓廪实、天下安,一体推进藏粮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虽然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较好,但随着国际局势的不稳定和各种风险挑战的交织叠加,保障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还需进一步提高。要藏粮于民,不断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构建多级主体的粮食储备体系,保持和扩大农户的粮食储备规模,改善和提高农户存粮的质量。要藏粮于地,严格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的问题,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藏粮于技,向科技要资源、要效率,大力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确保各类农产品货足价稳、质优类丰。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定国安邦。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好面子”“摆阔气”的待客心态、“舌尖上的浪费”禁而不绝,粮食和餐饮的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制止浪费的支持者、良好文明的倡导者,常态开展“节约行动”“光盘行动”,让“适量点餐、文明就餐、实行分餐、打包带餐”化风成俗。同时,用好反对浪费的“硬约束”,使“餐桌上的任性者”被监督、受惩戒、得警醒,及时曝光铺张浪费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