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我国科研人员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为治疗肿瘤带来新希望。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科研团队成功将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改造成为具有实体瘤治疗功效的工程菌,可更有效地消融瘤体达到治疗效果。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
期刊审稿人表示:“该工作具有极高的创新性且总体设计思路非常精妙,将对肿瘤细菌疗法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
通过近红外光操控实体瘤内的细菌生活方式。科研团队供图
肿瘤细菌疗法是一种以细菌为主体的肿瘤疗法。与其他药物的研发过程相似,细菌用于肿瘤治疗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人工设计的携带有合成基因线路的微生物或细胞能够响应疾病标志物或者外界信号,实现对药物释放位置、释放时间和释放剂量的控制,已逐渐发展为人类对抗疾病的强有力武器。
“我们希望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对细菌的功能进行全新设计,开发一种可同时控制黏附、定殖与药物释放的新型活菌载体用于肿瘤治疗,通过对治疗流程的优化,实现肿瘤疗效的增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帆说。
近红外光编程细菌生活方式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利用近红外光的能量,通过光敏感基因和分子开关等技术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细菌的生长和行为。这种技术可以让人们通过光的刺激,实现对细菌的远程控制,从而改变细菌在体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进而强化对实体瘤的治疗效果。
科研团队成功构建了具有三种表型的工程菌,在20天的实验周期内,通过8次注菌并使用高强度的近红外光照射,有效抑制了肿瘤生长。随后,研究团队通过优化光照程序对工程菌的生活方式进行控制,以实现对药物累积和药物释放的持续控制。结果显示,编程细菌生活方式在肿瘤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在较少的注菌次数下获得更好的肿瘤抑制效果。
这是首次尝试将光直接用于细菌多种行为的调控并用于肿瘤治疗。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金帆课题组完成,组内助理研究员张荣荣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金帆为文章通讯作者。金帆表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菌株开始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