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伟 吴欣宇
炒CP,造话题,剧还没播,热搜就上过好几次。频繁上热搜的影视剧值得一看吗?热搜榜上的影视剧都名副其实吗?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12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四成受访者认为当下上热搜的影视剧名不副实。治理影视剧过度营销,75.5%受访者期待打击各种形式的流量造假。
超四成受访者认为当下热搜上的影视剧名不副实
在湖南工作的童舒感觉现在很多影视剧上热搜是由流量明星带来的,而那些有演技、有口碑的演员演的剧却鲜被关注。“前段时间看过一部名叫《跨过鸭绿江》的剧,我特别喜欢,这种有历史感的电视剧,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我觉得更值得去关注。”
“我现在仍在看的国产剧,还是像《父母爱情》、《琅琊榜》这样的‘老剧’。”90后张谦在杭州的一家外企工作,对国产电视剧关注比较少。他觉得,虽然有些影视剧在热搜榜上营销得火热,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几乎没什么人在看,也没什么人讨论,“热搜并不能反映影视剧的真实热度,质量更是难以判断了。”
当下一些登上热搜榜的影视剧是否名副其实?调查显示,50.2%的受访者认为大部分名副其实,9.0%的受访者认为几乎都名副其实,但也有40.8%的受访者表示名不副实。
在云南某高校读研究生的吴桐认为,靠剧方花钱买或者找营销号带热度而上热搜的剧集,很多都名不副实,“剧方应该从剧集本身出发,结合剧情创造一些真正有意思、值得大家讨论的话题,减少数量,提高质量”。
治理影视剧过度营销,75.5%受访者期待打击各种形式的流量造假
张谦认为,过度营销下,很难通过热搜获得一部影视剧质量的真实反馈。比如热搜榜的话题、评分网站上的评价等,充斥着各种“五分好评”“满分推荐”,或者是“一星”“难看”等言论,“热度虽然有了,对普通观众来说,很难获得有价值的参考。希望平台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打击明显的‘刷好评’‘刷差评’现象。”
张谦还留意到,现在有的平台推出了各类分榜,比如热搜榜、同城榜、视频榜、文娱榜等,一定程度上方便大家获取自己想看的信息,“希望之后的榜单能更加细化、更加完善。”
调查显示,治理影视剧过度营销,75.5%的受访者期待打击各种形式的流量造假行为,60.5%的受访者建议严格各类热搜榜单管理,52.3%的受访者认为应建立健全健康影视评价体系,45.3%的受访者觉得应打击雇佣水军、恶意营销等行为。
“我不反对营销,但反感机械式的营销。”吴桐表示,看剧很重要的体验之一是参与讨论,所以很想看到其他人最真实的反馈,而不是看一堆水军、机器人互相发好评或者谩骂。吴桐认为,影视剧营销最根本还是要落到提高剧集质量上,“有了丰富的内容,自然而然会有更多值得讨论的话题可以去营销”。
影视剧营销要注意哪些方面?64.9%的受访者认为要避免营销内容的“标题党”,62.3%的受访者认为应减少雇佣“水军”控评。其他还有:对粉丝正面引导(49.5%),营销热度与内容质量成正比(48.2%),话题引导积极正向(31.9%)。
“良好的影视剧营销应该注重展现整个剧集的亮点,而不是引导水军控评,炒热度上热搜,过度引导反而会适得其反。”作为一名老师,童舒发现,现在不少青少年是影视剧的观众,很容易受到营销的影响,“希望对青少年观看的剧有一定限制,平台尽量减少向青少年推荐不合适的剧集,另外在营销上希望少一些CP炒作,多一些正能量的推送。”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33.9%,女性占66.1%;00后占24.6%,90后44.3%,80后24.7%,70后5.8%。